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韌力(resilience)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韌力(resilience)


教育Wiki

目錄

韌力之意涵

韌力又稱為復原力,韌力是近代家族治療中的重要概念,在心理學領域,韌力的概念起源於兒童精神病理學,研究逆境中的兒童如何達到正向的結果。此概念最初是從「堅不可摧」、「不易受傷」、「壓力因應」及「抗壓性」等概念中發展出來的,一開始是從個人面向出發,是指個體在經歷創傷或面對困境時,能夠很快的調整生活步調,很快的適應改變之能力或是特質,強調個體在處理痛苦創傷的過程中,能夠有良性的掙扎和奮鬥,可以積極感受到自己的成長,以及對生活的掌握,而非陷入失敗者的情緒,以憤怒、憂鬱、無力感來滋養其傷痛。這樣的特質可以是先天或是後天所培養的,能夠幫助個人去因應壓力事件,透過覺察自身的正向資源,來解決問題。

韌力之種類

Pattishall認為復原力可分成四類:生物遺傳成份,社會環境成份知覺環境成份和人格行為成份。從這四類成份中找到八項與個體復原力有關的保護因子分別為,學校的素質、凝聚的家庭、鄰近的資源、願意付出的成人、慣常行為的楷模、對偏差行為的高控制力、重視成就的價值、重視健康生活型態的價值。綜觀其要點乃強調個體的內在人格因素、氣質因素、對情境的知覺因素以及與情境的互動因素所形成的外在行為型態,都會直接間接地影響復原力的發生。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韌力英文關鍵字:resilience

參考資料

1. 鄭峰銘(2006)。受刑人家庭復原力的探討。嘉大家庭教育研究所。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

2. 趙善如(2006)。從復原力觀點解析單親家庭的福利服務-以高雄市為例。社區發展季刊 114 (2006): 147-15。

3. 樊雪春、樊雪梅、凃冠如、樊蓉(2009)。諮商輔導學辭典。台北:五南。p.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