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馬奈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馬奈


教育Wiki

馬奈(Edouard Manet,又譯馬內,西元1832-1883年),被視為印象派的開拓先鋒,但並非真正的印象主義畫家。

目錄

生平概述
馬奈於西元1832年出生於法國巴黎的名門望族,在十七歲開始學畫後,自幼在上層階級受的薰陶、和音樂家、作家的交流,皆成為他藝術觀的養分來源,然而家中並不支持馬奈獻身藝術,馬奈輾轉到船上當水手,於後才回到巴黎的美術學院學習,此外,他還遊覽歐陸許多國家。
西元1863年落選展覽會,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中描繪的主題,被拿破崙三世評為「淫亂」,引起軒然大波,使得印象派開始展露頭角。西元1865年,他再度以<奧林匹亞> 引發爭論,使馬奈長近十年不再描繪裸女。事實上,馬奈探討表現藝術的新手法及選擇的題材(如:裸女自在地與官員共進午餐),提供了當時藝術領域新的視角。並在五十歲時獲頒勳章,於隔年逝世。
藝術風格
站在新舊藝術交界,馬奈雖喜愛外光派也與印象派畫家有所交流,卻從未以「反抗傳統藝術者」自居,也未曾參加過印象派的展覽;在追尋新藝術方法的同時也注重官方的認同,在馬奈的畫作中,可看見他在開拓新風格之際也未完全拋棄、鄙視舊的技法,正因這種介於寫實與印象的「過渡」特色,新、舊畫派、官方皆對他推崇備至,他運用純色、平塗的手法影響了後世無數的畫家,如:莫內、雷諾瓦。
在取材方面,馬奈常以日常生活的場景作為主題,也能在某些作品中窺見他的左翼傾向。
重要作品

<草地上的午餐>、<奧林匹亞>、<一杯啤酒>、<在阿戎堆時,莫內於船上繪畫>、<花園中的小孩>、<吹笛子的少年>、<女神遊樂廳的吧檯>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馬奈
英文關鍵字:Edouard Manet
參考資料
張心龍(1999)。印象派之旅。臺北:雄獅。頁111、115。
劉振源(1994)。印象派繪畫:西洋繪畫導覽。臺北:藝術圖書。頁230-248。
范夢 (1997)。寫實到印象。臺北:藝術圖書。頁100-109。
何政廣/編(1996)。馬內。臺北:藝術家。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