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高一生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高一生


教育Wiki

高一生(1908~1954),日治後期、國民政府初期的阿里山鄒族領袖,音樂家、白色恐怖受難者。

目錄

生平

日本時期

高一生(1908~1954),原族名吾雍‧雅達烏猶卡那(Uongu Yatauyogana),1908(明治41年)年生於阿里山鄒族部落。

高一生的日文名字叫矢多一夫,後改為矢多一生;「矢多」取自族名的前兩個音節「Yata」,「一生」則代表最好的學生。十歲時,父親因炸魚意外身亡,母親改嫁,矢多一生則被嘉義縣郡守收養。

公學校畢業後,矢多一生進入台南師範學校就讀,吸收許多時代新知的他開始萌生改善族人生活的念頭,也常回鄉協助達邦教育所的工作。1927年(昭和2年),矢多一生協助俄國語言學家兼民俗文學學者聶夫斯基(N.A.Nevskij)到阿里山特富野部落調查,後來編成的《台灣鄒族語典》便是奠基於此次調查的成果。

1930年自師範學校畢業後,矢多一生回到家鄉擔任教師與巡查的工作,並協助日本統治者推動「理蕃」事務,此外也積極鼓勵鄒族子弟接受新式教育。隔年,與同族女子湯川春子結婚。(註1)

日治末期,正當皇民化、愛國精神高張,高砂義勇隊熱烈招募之際,因為預料前往南洋征戰將會折損許多部落青年,矢多一生曾勸阻部落年輕人應募,而與日人發生極大爭執。

國民政府時期

1945(昭和20年、民國34年)年國民黨政府接收臺灣,為適應新局勢,改漢名為「高一生」,並且主動加入嘉義市政籌備處、申請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及協助維持山區治安。不久,官方委派他為吳鳳鄉(今嘉義縣阿里山鄉)鄉長,高一生積極為族人爭取權利、規劃建設,設法改善族人生活。(同註1)

捲入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

1947年(民國36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嘉義市處理委員會要求高一生派人協助維持治安,行動結束後族人將獲得的軍火一同帶回,卻埋下日後事件的導火線。

之後高一生向官方申請開墾阿里山新美、茶山等地的軍用牧場,向銀行貸款50萬元,還作曲〈移民之歌〉鼓勵族人遷徙開墾。同時他也持續與其他原住民族知識份子共商自治事務,但在當局施壓之下在霧社的會議並沒有開成。

1952年9月,高一生等七人被臺灣省保安司令部誘騙逮捕,理由是貪污籌辦吳鳳鄉新美農場農業經費、物資。

在偵辦過程中,1952年12月臺灣省保安司令部呈參謀總長周至柔(1899-1986)的代電之中,赫然出現高一生案增加新的案情:高一生等人與蔡孝乾等匪諜集會叛亂。根據官方的說法,高一生受匪諜指示組織「蓬萊解放委員會」,並掩護蔡孝乾等人逃匿。

此一說法出現之後,高一生無法再推稱「受匪諜煽惑附匪」,而是邁向「集會叛亂」,並且組織「蓬萊民族解放委員會」,意圖叛亂、顛覆政府。在原有的貪污案外,又新增叛亂案,而叛亂案的基調,從此左右高一生等人的命運。

獄中的高一生原以為只是山地行政方面的事務,最後仍有釋放的希望,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

「私は新美農場と農會のギセイになってゐますが、幸いに政府が私のことよくわかって下さるので心配はいりません。(雖然我成為新美農場和農會的犧牲者,但慶幸政府非常了解我的事情,毋庸擔心)」

殊不知在他被逮捕後,政府為防範山地秩序混亂,已派員至吳鳳鄉各村宣佈高一生等人的不法事實及案情經過,藉著污名化高一生,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

高一生案經層層轉報,最後由當時的行政院長陳誠在1953年2月11日同意撤銷自新一事,並依法審判叛亂罪。1953年6月5日,高一生、湯守仁等人宣判死刑,其餘處以有期徒刑,罪名計有叛亂、舞弊農場公款、侵占農場穀種、侵占肥料棉布生產貸款、侵占水利工程費、請伐林班圖利、侵占軍用品等項。

臺灣省保安司令部在1953年8月6日將湯守仁等人叛亂貪污案呈報國防部核示,國防部在審核案卷、加上意見之後,呈報總統蔣中正核示。蔣中正總統審閱國防部的簽呈之後,下達裁示:照准高一生等人之死刑,並且加重其餘人等有期徒刑。

1954年4月17日,高一生等六人由臺北憲兵隊執行槍決。(註2)

音樂成就

在就讀台南師範學校期間,矢多一生對西式現代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他的天分也受到師長、同學的讚賞。矢多一生的創作流露對家鄉和族群的關懷之情,像是描述鄒族生活的〈塔山之歌〉、〈攀登玉山〉,鼓勵移墾的〈移墾新美歌〉、鼓勵耕作的〈勤勞耕作歌〉,在獄中也創作緬懷家鄉風景的〈杜鵑山〉與安慰妻子勇敢生活的〈春之佐保姬〉。(註1)

參考書目

註1. 詹素娟、浦忠成等,《台灣原住民》(臺北:遠流,2001),頁136~143。

註2. 張炎憲,〈白色恐怖與高一生〉 http://ppt.cc/TFps

白色恐怖受難者故事 http://2009story.blogspot.tw/2009/02/5uongu-yatauyongana.html

典型在宿昔——緬懷高一生 http://4sacca.blogspot.tw/2011/08/blog-post_21.html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