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ABA的基本概念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ABA的基本概念


教育Wiki

目錄

一、行為的操作性定義

行為學派強調透過對「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為進行紀錄和分析,可以使行為評量的過程及結果具備客觀性、比較性和實證性。因此,對於行為進行「操作性定義」將是行為評量的首要事務。例如:如何將充滿形容詞與主觀判斷的常見敘述—「學生上課不專心」—賦予操作性的定義?對此,教師可以「學生離座次數」、「學生眼神注視」…將行為客觀化及量化。

二、行為的紀錄單位=

=就學生行為的不同性質,教師可以針對重點、感興趣的部分,以頻率(frequency)、強度(duration)、或延宕(latency),做為行為的紀錄單位。有了紀錄單位便可取得行為量化的值,透過圖示方式,可以觀察行為的變化。

三、行為問題有其價值和功能

1.行為問題的價值,綜合相關文獻發現,問題行為並不會被典型地視作為「適應不良」,因為適應不良的行為無法提供個體任何的好處;然而,實際上有大部分侵略行為或自傷行為的例子顯示,當個體展現這些問題行為時,將可以帶給個體顯而易見的好處。


2.行為問題的功能:文獻最常描述行為問題有以下主要功能包括:

(1)要求注意(attention seeking):它會引起他人的注意、呵護或安慰。

(2)逃避作業(task avoidance):它可以幫助個體逃避困難、無聊或費力的作業。

(3)要求物品或活動(tangible activity seeking):它幫助個體去獲得想要的物品或喜歡的活動。

(4)感官增強(sensory reinforcement):它可能可以製造一個感官的增強,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地刺激。侵略或自傷行為可能幫助個體去逃避或終止社交互動、解決無聊、或形成一種自我上癮的行為(獲得生理性的興奮)。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 頻率、強度、延宕、要求注意、逃避作業、要求物品或活動、感官增強

英文關鍵字: frequency、duration、latency、attention seeking、task avoidance、tangible activity seeking、sensory reinforcement

參考資料:

周俊良著。幼兒特殊教育導論, 2006年10月,頁336-337,華書局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