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ABC理論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ABC理論


教育Wiki

ABC理論(ABC theory)

目錄

理論原則
主要是由ABC三個分別的字母,代表著不同的涵義,而此三個字詞間也有彼此相對的關係。A意旨引發的事件,即為
Activating event;B意旨個人的信念系統,是個人對於A事件的解釋、看法以及價值觀,即為Belief;C意旨結果,即
為Consequence。但值得注意的是,所發生的事件A並非直接導致C的結果,而是B的解釋而產生出C的結果。舉例而
言,婦女在離婚後產生沮喪的情緒,但或許並非離婚事件就會導致此反應,應是這位婦女把離婚事件解釋為一種失敗、無
價值、無吸引力的信念,因此這些念頭才產生出C的沮喪結果。由此例可知,ABC的輔導原則重點放於個人信念的部分,
即為輔導員要盡量駁斥當事人消極、喪志、沮喪的念頭,以協助當事人運用積極的態度去處理問題。(註2)
駁斥歷程
透過上述可知,駁斥的歷程主要是爭對當事人不合理的念頭,進行糾正,並且引導當事人步入正確且合理的心理路程。
而在駁斥的歷程主要包括下列幾項步驟:
  1. 偵測出非理性的念頭
  2. 對這些障礙的信念進行質疑且辯論
  3. 使當事人學習去分辨理性以及非理性的信念
透過上述的步驟,當事人在進行駁斥後,如最後可採取合理的思考模式,即表示此駁斥的歷程產生出效果,因此使得當
事人擁有新的情感,亦即在念頭上有所轉變。(註1)
不合理的信念
在上述中諮商員必須去判斷何謂不合理、沮喪的信念,如此才能在第一時間幫助當事人,並且輔導其運用積極的態度去
面對。而對於不合理的信念有以下之舉例:
  1. 認為每個人對於各方面均有所成就
  2. 認為逃避困難以及責任比面對他們來得容易
  3. 認為若未能獲得自己重視的人的愛與讚賞,即是一件非常悲慘的事
  4. 認為壞人的惡行即應受到非常嚴厲的懲處
  5. 認為如事情不如期望,即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
  6. 認為消極的情緒為外在環境所影響,自己是無法克制的
  7. 認為過去的影響是無法消除的
  8. 認為天命難違
  9. 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註1)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ABC理論
英文關鍵字:ABC theory
參考資料
註1林建平/著。輔導原理與技術,1993年初版,頁252-255。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註2彭駕騂/著。諮商與輔導Q&A,1997年初版,頁292-293。風雲論壇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