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9.81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菲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生活儉約樸實。《梁書.卷七.皇后列傳.序》:「高祖撥亂反正,深鑒奢逸,惡菲食,務先節儉。」《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朕自即位以來,惡菲食,專以贍軍為念,爾輩怎不知之?」也作「惡惡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金色華美的服。
2.鳥的金色羽毛。唐.吳融〈鴛鴦〉詩:「翠翹紅頸覆金,灘上雙雙去又歸。」
3.黃鶯鳥。明.徐燦〈踏莎行.芳草纔芽〉詞:「晶簾宛轉為誰垂?金飛上櫻桃樹。」也稱為「金公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售的舊服。《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甬路兩旁,便是賣估的、零剪裁料兒的、包銀首飾的、料貨的,臺階上也擺著些碎貨攤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指罩在服外邊的大。主要用來遮風寒。明.劉若愚《酌中志.卷一九.內臣佩服紀略》:「氅,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製也。舊製原不縫袖,故名曰氅也,綵素不拘。」《紅樓夢》第五二回:「把昨兒那一件烏雲豹的氅給他罷!」
而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憤怒,甩動袖而離去。《周書.卷四二.劉璠傳》:「璠曰:『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也!』遂拂而去。」也作「拂袖而起」、「拂袖而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白,古用為中。《詩經.唐風.揚之水》:「素朱襮,從子于沃。」
2.喪葬時所服的白。《三國演義》第一○五回:「禮畢,只見左右人皆著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白色的服。《禮記.月令》:「天子居總章左個,乘戎路、駕白駱、載白旂、、服白玉、食麻與犬,其器廉以深。」
2.古時未做官的人穿著白色的服,後用來稱無功名的人或平民。《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列傳.公孫弘.太史公曰》:「公孫弘以春秋白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也作「白民」、「白丁」、「白身」。
3.古童僕穿著白,故稱僮僕為「白人」。《漢書.卷七二.龔勝傳》:「聞之白,戒君勿言也。」唐.顏師古.注:「白,給官府趨走賤人,若今諸司亭長掌固之屬。」
4.佛教稱呼在家的世俗之人為「白」。《維摩詰所說經.卷上》:「雖為白,奉持沙門。」
使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鸚鵡。相傳唐時長安城富豪楊崇義,為其妻劉氏及鄰人李弇所殺,埋於枯井中。當縣官至楊府蒐證時,案發當時唯一在現場的鸚鵡突然開口說:「殺家主者劉氏、李弇也。」於是真相大白。唐玄宗得知後,封此鸚鵡為綠使者,自此,綠使者復為鸚鵡的代稱。見五代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上.鸚鵡告事》。
2.郵差。也稱為「綠人」。
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彈冠,用手彈去帽子上的灰塵;振,抖掉上的塵土。全句指剛洗淨的人,必定會彈去帽上的灰塵。比喻不願以清白之身,而受世俗的汙染。《楚辭.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甘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華服美食,苟偷一時的安樂。《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農夫莫不輟耕釋耒,褕甘食,傾耳以待命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