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6.77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了百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子語類.卷八.學.總論為學之方》1>有資質甚高者,一了2>一切了,即不須節節3>用工。也有資質中下者,不能盡了,卻須節節用工。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八》。 (2) 了:ㄌ|ㄠˇ,了解、明白。 (3) 節節:逐次。〔參考資料〕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八》古者道:「這一片田地分付來多時也,我立地待你搆去。」……諸佛出世,祖師西來,正為發明這一片田地;從上宗師、天下老宿,千方百計施設方便,無不盡力提持這一片田地。雖然如是,終未有人解當頭道著。還搆得麼?八面坦平,四方清肅,萬法不能蓋覆,千聖不敢當前。若搆得去,一了一切了,一成一切成,一見一切見,一得一切得。
裝模作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要知!要知!」 02.《隋唐演義.第二六回》:「自此許庭輔所過州縣,愈加裝模做樣,要人家銀子,千方百計,點選了許多繡女,然後起身。」 參考詞語︰妝模做樣注音︰ㄓㄨㄤ ㄇㄛˊ ㄗㄨㄛˋ |ㄤˋ漢語拼音︰zhuāng mó zuò yàng釋義︰即「裝模作樣」。見「裝模作樣」條。 01.《儒林外史.第八回》:「我每見這些教書的先生,也不見有甚麼學問,一味□(妝)模做樣,動不動就是打罵。」
無計可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想方設法、急中生智、千方百計
想方設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千方百計
機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計謀、陷阱。《初刻拍案驚奇》卷六:「他會千方百計弄出機關,智賽良平,辯同何賈,無事誘出有事來。」《儒林外史》第三○回:「姓名此時還說不得,若泄漏了機關,傳的他知道,躲開了,你還會不著。」
廢書而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解釋3 相似詞4 例句 出處《史記˙孟荀列傳》: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 解釋讀到某段書時,因有所感,所以放下書本嘆息。 相似詞掩卷嘆息 例句當今許多被聯考壓榨的學子們,不再像古人一樣會廢書而嘆了,只是千方百計的把內容給背起來。
名實不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名實相符,如此一來,做事才會成功。在所引典源《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中,王莽為了篡奪漢室,所以千方百計地為自己鋪路。他任宰衡、太傅、大司馬,先掌握朝中的實權。但是有實權,而無名義,容易遭人非議。所以他上書太后,認為自己身為宰相,統領朝廷百官,卻沒有象徵身分的印信,顯得名實不副,因此請太后授他宰相印章,這樣才能名副其實。後來「名不副實」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空有虛名,不合實際。出現「名不副實」的書證如三國魏.劉劭《人物志.效難》:「中情之人,名不副實,用之有效,故名由眾退,而實從事章。」
言不諳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話遣詞不熟悉經典。元.王子一《誤入桃園》第三折:「則見他一時半刻,使盡了千方百計,喫緊的理不服人,言不諳典。」
裝模做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裝模作樣」。見「裝模作樣」條。01.明.李贄《史綱評要.卷一九.唐紀.景雲元年》:「還有一等裝模做樣如泥塑、如木雕的五經,未嘗不掃地。要知!要知!」02.《隋唐演義》第二六回:「自此許庭輔所過州縣,愈加裝模做樣,要人家銀子,千方百計,點選了許多繡女,然後起身。」 
百計千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盡一切辦法、計謀。《西遊記》第四一回:「若論你百計千方,騙了我喫,管教你一個個遭腫頭天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儘有那揮金霍玉,百計千方,圖謀成就的,到底卻捉個空。」也作「千方百計」、「千方萬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