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4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碗燈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  佬族民間舞蹈。流傳於廣西的羅城等地 佬族聚居區。俗稱《花燈舞》。是在打齋活動中表演的一種祭祀舞蹈。打齋是高壽老人去世時的一種喪葬儀式,屬佛教中的一種法事。一般由四個男子(教徒)表演。他們身穿無袖對開襟並繡有太極圖及龍鳳圖案的長袍,頭戴繒有三寶像的佛冠,頭上頂一燈碗,雙手各托一燈碗(均置油並點燃)。該舞分三段:一、拜五方:在原地走步(原為道教舞蹈動作的術語)和轉燈,朝拜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二、串三門:一邊盤燈,一邊在三道彩門中穿梭換位。三、行壇倒步:面向神台將碗燈放於地上,在原地走步。舞中的主要動作有:〈行燈〉、〈輪燈〉、〈盤燈〉、〈云燈〉等。表演者手腕不停地上旋下轉,頭上頂的,手...
花拳繡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好看而不實用的拳術。《西湖二集》卷三四:「相處一班惡少:葉宗滿、徐惟學、謝和、方廷助等,都是花拳繡腿,好剛使氣,三十六天,七十二地煞之人。」
念念有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僧道方士等在使用法術時,默念經文或咒語,來達到靈異的效果。《隋唐演義》第八五回:「至三更時,仗劍步,焚符一道,口中念念有詞,把令牌一拍,只見李邕忽從壁間步出。」也作「唸唸有詞」。
文天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臨安危急,奉命至元營議和,因堅決抗爭被扣留,後冒險脫逃,擁立益王趙,至福建募集將士,進兵江西,恢復州縣多處。後兵敗被俘至元大都,終以不屈被害。封信國公。文天祥以忠烈名傳後世,受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從容赴義,生平事蹟被後世稱許,與陸秀夫、張世傑被稱為「宋末三傑」。 著作《文山先生全集》 評價1.汪水雲《浮邱道人招魂歌》:「杜陵寶唾手親拾,滄海月明老珠泣。天地長留國風什,鬼神呵護六丁立。我公筆勢人莫及,每一呻吟淚痕濕。」2.清劉熙載評文天祥詞云:「文文山詞有『風雨...
傀儡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20條。(同註1)一個完整的傀儡戲班,備有72個頭部、36具身軀,代表道教的七十二地煞與三十六天。傀儡戲的伴奏分成「北管」、「南管」兩種,演出時,與操偶師一樣,樂師也隱身在後臺演奏。 祭煞「祭煞」是道教中驅逐鬼魔的儀式,由於臺灣的傀儡戲都用在與道教有關的祭煞,了解「祭煞」便成為了解傀儡戲的重要環節。祭煞通常用於溺水、火災,在這些事故場所通常都會進行「鍾魁抓鬼」的表演,操偶師喃喃唸著咒語、邊操縱著黑臉的鍾魁或紫臉的田都元帥做出揮劍的姿勢,表示斬妖除魔。祭煞儀式並不是要給觀眾看的,也沒有人願意觀看這種儀式,等到儀式完畢...
禹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道教法師設壇建醮時,為求遣神召靈而禮拜星斗的步態動作。參見「步踏斗」條。《南史.卷四五.陳顯達傳》:「地黃村潘嫗善禁,先以釘釘柱,嫗禹步作氣,釘即出,乃禁顯達目中鏃出之。」唐.王昌齡〈武陵開元觀黃鍊師院〉詩三首之一:「松間白髮黃尊師,童子燒香禹步時。」
點將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代有用水滸傳煞星名配東林諸人,以供談謔的,稱為「點將錄」。後喻指記載菁英的名冊。如:「這是今年參加亞運選手的點將錄。」
宋江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俗武術表演的陣式。由三十六天、七十二地煞組成,共一○八人。陣中備有盔甲、盾牌、短刀、雙斧等兵器,以表演傳統武術為主。或以為源出《水滸傳》中宋江操練部眾的陣式而得名。
七十二地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教謂北斗叢星中有三十六個天星,七十二個地煞星。元末明初施耐庵以此附會為小說《水滸傳》裡梁山泊的大小頭領,共一○八人。《水滸傳》第二回:「此殿內鎮鎖著三十六員天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伯單八個魔君在裡面。」後用來比喻凶惡難惹的人物。如:「他是來自七十二地煞的人物,別惹他!」
醮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教祭祀天地神明時,所設置的做法場所。唐.陸龜蒙〈和襲美贈南陽潤卿將歸雷平〉詩:「真仙若降如相間,曾步星繞醮壇。」《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那裡還顧什麼醮壇不醮壇,齋戒不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