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8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開膀而飛。唐.柳宗元〈放鷓鴣〉詞:「破籠展當遠去,同類相呼莫相顧。」《初刻拍案驚奇》卷五:「那大鳥住了一會,聽見喧鬧之聲,即時展飛起,百鳥漸漸散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甲蟲的前,肥厚堅硬,覆在膜質的後上,如同刀鞘。也稱為「鞘」。
小水鴨(綠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nas crecca
體長34~38公分,小型灰色鴨子。喙、腳黑色,飛行時可見綠色翼鏡,上下緣為白色。雄鳥繁殖羽頭至頸部為暗褐色,眼周圍為大塊的暗綠色,延伸到頸側,背部及脅為灰色,有暗色細紋;歐亞大陸的兩亞種(A. c. nimia,A.c. crecca)在體側肩部有一明顯的橫向白斑,美洲大陸的亞種(A.c. carolinensis)則在緣前端有直向的長條形白斑。胸部淡黃色具小斑點,腹部白色,尾下覆羽黑色,兩側為黃色三角形。雌鳥全身暗褐色具黑色過眼線,及其他鴨類雌鳥的區別在於較小的喙以及大塊白色的尾下覆羽。雄鳥非繁殖羽似雌鳥,但飛行時翼鏡上緣的白色部分較雌鳥寬。
共3亞種,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繁殖地包括整個歐亞大陸及北美洲的北方,度冬地則包括了溫帶的歐洲、亞洲及熱帶的亞洲、北美洲南部。在台灣為普遍的冬候鳥。
夏天棲息於溪流、草澤;冬天大量結群棲息於河口、沙洲、沼澤、內陸溪流、淡水湖泊等環境。飛行時振速度較其他雁鴨科鳥類快。以植物性食物,例如種子為主食,但也會吃一些無脊椎動物。有時會利用夜間與其他鴨類飛至覓食地覓食。不常發出叫聲,雄鳥叫聲為“preep-preep”兩聲哨音,雌鳥叫聲為尖銳刺耳的呱呱聲。冬季末期開始配對,繁殖期則多成對活動。築巢於水邊的地面上,附近並有濃密植物覆蓋。雄鳥會在雌鳥開始孵卵時離開雌鳥並聚集於安全水域換羽,雌鳥則在巢邊換羽。
鳥綱(Class Aves)
雁形目(Order Anseriformes)
雁鴨科(Family Anat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沙魚的鰭。為一種食材。分為白與黑兩種,白以尖頭鮫、真鮫、白眼鮫為原料;黑以青鮫、藝妲鮫、鼠鮫為原料,白較黑昂貴。製作時,先將鮫(鯊)類的胸鰭、背鰭、尾鰭自基部適當切斷、在稀薄食鹽水中略加浸泡,再以清水洗淨,以繩貫穿晒乾。
紅頸艷長迴木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型種類,體長約為17.0 mm;體表光滑且呈金藍色強烈金屬光澤,但腿節黃褐色;觸角絲狀;前胸背板的點刻密集但微小;鞘上的點刻明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插上膀。比喻飛翔、飛越。《三國演義》第二七回:「吾奉夏侯將軍將令守把關隘,你便插也飛不過去!」《文明小史》第一九回:「急得他走投無路,恨不能立時插回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lanus caeruleus
體長30公分,雌鳥219~343克,翼展84公分。全身由黑白灰三色組成,主要待微為肩部(初級覆羽)黑色,胸腹白色,頭頂灰白色,虹膜紅色。
共4亞種,分布於亞洲南部、東南部、新幾內亞及非洲撤拉沙漠以南。
常出現於寬廣的疏林、乾草原、以至於沙漠,或是森林中的皆伐地。非繁殖期時,常緊集於樹上或岸邊過夜,一群數量可達500隻,白天再散開至各自的領域覓食。主食鼠類,有時也吃鼩鼱、蝙蝠、小型鳥類、爬蟲類或昆蟲,狩獵係以在枝頭等待或是於天空盤旋尋找的方式。於夏季或是雨季產卵,約30~33天孵化,由雄鳥育雛,雌鳥則和另一隻雄鳥再進行繁殖。
鳥綱(Class Aves)
鷹形目(Order Falconiformes)
鷺鷹科(Family Accipiteridae)
柄三叉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柄三叉蕨目錄1 基本資料2 介紹2.1 莖2.2 葉2.3 果實3 參考書目4 關鍵字 基本資料學名:Tectaria decurrens (Presl) Copel.、Aspidium decurrens Pr.、Aspidium decurrens Presl、Aspidium pteropus Kze.、Sagenia pteropus (Kunze) Moore、Sagenia pteropus (Kze.) Moore、Tectaria pteropus (Kze.) Shieh英文名:Decurrent H...
歐洲椋鳥(紫椋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turnus vulgaris
體長20~21公分。繁殖羽特徵包括喙黃綠色,腳紅棕色,全身大致黑色,具有紫色和綠色光澤。背部羽毛末端黃色,形成散佈的鵝黃色斑點。翼羽和尾羽黑褐色,脅部和尾下覆羽黑褐色具有白斑。非繁殖期時則喙黃褐色,頭部以及腹面密佈白色斑點,其餘類似繁殖羽。雌雄羽色相似。幼鳥全身灰褐色。
共12亞種,分布於歐洲至中國西部及印度。被引進到世界各地。部分族群為候鳥。
棲地為開闊的樹林、公園或是庭院。喜歡成大群活動,遠看為暗色不顯眼的鳥類,但是近看則可以發現到羽毛有美麗的藍色、紫色和綠色光澤。歐洲椋鳥善於適應環境,是一種機會主義者,可以接受多樣的食物種類。繁殖期5~7月,在樹洞,水泥電線桿洞內築巢,一窩產卵4~5枚,卵為天藍色。繁殖的制度頗為複雜,有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交換配偶,甚至托卵寄生。善於適應環境的結果,使得歐洲椋鳥可以成功的在一個新的地方建立族群,例如北美洲原本沒有歐洲椋鳥,100年前在紐約野放了120隻之後,如今已經成為北美洲數量最多的鳥種之一,族群數量達上百萬隻。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椋鳥科(Family Sturnidae)
大透天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蟲展5.0-7.0公分,體型大,日行性訪花,胸腹部黃色,腹部第3節黑色,第4節暗紅色,腹部末端有容易脫毛的毛叢,前後透明,幼蟲寄主植物為茜草科(Rubiaceae)黃梔(Gardenla jasminoides Ellis)。於中國、台灣、日本、東南亞一帶皆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