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9.83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式衣服,男女適穿,在古時長可至腳,且內有鋪著綿絮的夾裡。現今款式多變化,亦泛指不襯綿絮的單。《文明小史》第二三回:「一生吃虧只在這鄙吝二字上頭,無冬無夏,身上只著件搭連布的子。」
之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魏范雎因中大夫須賈誤會其與齊私通,而遭魏相舍人毒打。改名張祿入秦,官至宰相。後遇須賈出使秦國,范雎微服往見,賈憐睢貧而賜以綈。睢以賈仍懷故人之情而釋其前罪。見《史記.卷七九.范雎傳》。後以綈之賜比喻貧困時他人饋贈之物或寄予的同情。也作「綈之贈」、「綈垂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間縫裹棉絮胎的長,冬天穿用,可以禦寒及保暖。也稱為「棉子」。
玉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穿紫色子、繫掛玉帶。指高官。《孤本元明雜劇.萬國來朝.第三折》:「戶列簪纓姓字香,紫玉帶氣昂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士所穿的衣服。唐.孟棨《本事詩.情感》:「戰親手作,知落阿誰邊?」《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老和尚近前看那少年時,頭戴武巾,身穿藕色戰,白淨面皮,生得十分美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天子所穿的禮服,上繡有金龍的圖形。《元史.卷一三一.列傳.速哥列傳》:「嘗出金盤龍及宮女賜之。」《三國演義》第八○回:「歆縱步向前,扯住龍,變色而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官吏的朝服和手笏。《宋史.卷一五五.選舉志一》:「凡五百餘人,皆賜笏,錫宴開寶寺,帝自為詩二章賜之。」明.李昌祺《剪燈餘話.卷五.賈雲華還魂記》:「需次待缺,首具笏,詣賈氏拜夫人。」
秉笏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拿笏板,身披官服。指在朝為官。《孤本元明雜劇.破風詩.第二折》:「聖朝輔佐必良才,野有賢人久困埋,今朝察訪當推舉,秉笏披拜御階。」
加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黃加身」。見「黃加身」條。01.《精忠岳傳》第一回:「五代干戈未肯休,黃加體始無憂;那知南渡偏安主,不用忠良萬姓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錦緞製的衣。唐.王昌齡〈春宮曲〉:「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三國演義》第三回:「卓以金甲錦賜布,暢飲而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