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趨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逢迎諂媚,巴結他人。《儒林外史》第一○回:「晚生只是個直言,並不肯阿趨奉,所以這些當道大人,俱蒙相愛。」
順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逢迎諂媚,順從別人意旨。《舊唐書.卷五三.李密傳》:「今者密若正言,還恐追蹤二子;阿順意,又非密之本圖。」也作「阿意順旨」、「阿順旨」。
順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逢迎諂媚,順從別人意旨。《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嚴光傳》:「懷仁輔義天下悅,阿順旨要領絕。」《明史.卷一八一.徐溥傳》:「非欲其阿順旨,惟言莫違也。」也作「阿意順旨」、「阿順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討好、諂的言詞。如:「他說盡了詞,只為了博取她的好感。」也作「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悅順的樣子。《管子.五行》:「然告民有事,所以待天地之殺斂也。」
取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刻意的逢迎取悅。漢.楊秉〈奏劾侯覽〉:「而今猥受過寵,執政操權,其阿取容者,則因公襃舉,以報私惠。」《東周列國志》第八九回:「且王驩等阿取容,蔽賢竊位。」也作「阿順取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討好、諂的言詞。漢.桓寬《鹽鐵論.國病》:「林中多疾風,富貴多言。」《後漢書.卷三三.朱浮傳》:「內聽驕婦之失計,外信讒邪之言。」也作「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奉承。《史記.卷四一.越王句踐世家》:「吳已殺子胥,導者眾。」《三國志.卷三.魏書.明帝紀》:「敢為佞邪導時君,妄建非正之號以干正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善於諂媚阿。《商君書.墾令》:「重刑而連其罪,則褊急之民不鬥,狠剛之民不訟,怠惰之民不游,費資之民不作,巧惡心之民無變也。」唐.沈亞之〈上家官書〉:「其所進者,唯柔氣緩言,瞽視而巧,然後謂之厚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諂媚阿。《周禮.春官.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句下漢.鄭玄.注:「興見今之美,嫌於媚,取善事以喻勸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