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1.12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 佬族民間舞蹈。流行於貴州省的遵義、仁懷一帶 佬族聚居區。《堂》舞歷史悠久,是 佬族在喪葬儀式中跳的一種舞蹈。舞者為男子,多在死者家的靈堂內,或靈堂前的院內進行。三人為一組,一人吹蘆笙,一人打錢竿(即霸王鞭),一人舞刀,同時表演,邊吹邊跳邊唱,歌詞內容多是對死者的懷念。
豆者之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此舞為法文,即「豆者」之意,為一齣古老的布列塔尼(Breton)舞蹈,曾風行於法國的布列塔尼區域(Brittany),二十世紀中葉,甚至在雷昂區(Leon),仍見其蹤跡。這是任何男女成對可跳的舞蹈,音樂為活潑的4/4拍子,可列為直線隊形,或以大圈形順時針方向而舞。舞伴面對面,著重男舞者舞步,雖步子不重;但有輕微頓足狀,以仿傚碎荊豆之貌。此舞以歌謠為伴奏,歌詞談及完工後可休憩,且有豐盛佳餚侍候。此舞無需風笛為伴奏樂器,但需歌聲悠美之歌者吟唱歌曲。相似的名詞尚有「麻者」(pileur-lin),意為碎亞麻以便織製亞麻布。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窩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平方言。指攻破盜匪的巢穴。
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苗族傳統民間自娛性舞蹈。流傳於貴州省東南部台江、麻江、凱里、黃平等縣苗族聚居地區。每逢年節、喜慶集會,尤其是農曆三月姊妹節必有的女子鼓舞。在廣場中央一高約一公尺餘的鼓架上置皮鼓一面。舞蹈時,先由一名少女邊歌邊走入場內,然後繼續歌唱並擊鼓伴之,歌詞內容為:召喚姊妹們不要錯過時機,前來作舞。隨之,眾盛裝姊妹聚攏在鼓架周圍,面對皮鼓踏鼓點而舞。在舞蹈進入高潮時,外圍男女老幼觀眾亦可進入舞場,組成若干層同心圓圈共同作舞。舞蹈動作自由、歡快,時有兩腿顫抖而帶動全身的特點。主要舞步為:〈四方步〉、〈六方步〉、〈撈蝦步〉、〈旋轉步〉等。整個舞蹈優美、抒情,有較濃厚的民族色彩。
姑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人民間舞蹈。流行於貴州省的黃平、凱里等地人聚居區。舞蹈中以男子姑娘的腳背表示追求而得名。通常在農曆年節之後,青年男女盛裝艷服,三五結伴,邀聚於山坡或場坪,對歌歡舞。舞時,人數不限,多由青年男女參加。男子手抱蘆笙邊吹邊跳,每個男子後面,跟隨一個姑娘,手拈花手帕踏節起舞。舞的過程中,男青年若看中某一姑娘,便邊舞邊向其靠攏,用腳尖輕輕住姑娘的腳背,使其不能起舞;姑娘若有意,就用手輕輕拍打男子的肩部。據說,得越久,打得越重,表示兩人的感情越好。邊吹邊跳,一一打,幽默詼諧,舞蹈充滿歡悅情趣。整個過程,都是在舞蹈中進行的。主要動作有:〈姑娘步〉、〈打肩步〉等。舞步以踹腿、蹬跳、躲閃等特點,...
暴虎馮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喻危險的地方。見「如臨深淵」。 (8) 如履薄冰:好像走在薄冰上。比喻處事極為謹慎小心。履,踐踏、。見「如履薄冰」。〔參考資料〕 《論語.述而》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蹊,小路。全句指桃樹、李樹不會說話,但因其花朵美豔,果實可口,人們紛紛去摘取,於是便在樹下出一條路來。比喻為人真誠篤實,自然能感召人心。《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太史公曰》:「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也作「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社會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程而學得的行為,未必直接得自楷模一個人,而是綜合多次所見而形成自己的行為。例如:某幼兒先是觀察到電工在高蹬上修理電燈,後來又看到母親在高蹬上擦窗戶,他就可能綜合所見學到在高蹬上取下放置書架頂端的故事書。象徵模仿(symbolic modeling)象徵模仿是指學習者對楷模人物所模仿者,不是他具體的行為,而是其性格或其行為所代表的意義。例如:電影、電視、兒童故事中所描述的...
杞人憂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那個人接著解釋:「地是由許多土塊累積成的,這些土塊密密實實的充塞在每個角落,你已經是整天在上面行走踏,有什麼理由讓你疑心地會塌陷呢?」他聽了這番話後,心中的疑慮終於消失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杞人憂天」,用來比喻缺乏根據且不必要的憂慮。
每況愈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郭子聽到後來,便不作聲了。莊子於是就說:「你所問的問題,就跟以前有個名叫獲的市場主管問市場管理員用腳豬的問題一樣。市場管理員要判斷豬隻的肥瘦,必須用腳著豬的小腿部分去試,因為這小腿部分最不易長肉,如果這部分的肉愈多,就可以知道豬隻愈肥。因此,當獲問這個問題時,市場管理員回答說:『愈是下部細微的地方,肥瘦的差別就愈明顯。』」莊子用這個例子做比喻,主要是要讓東郭子了解:「道」是無所不在的,愈是從低微的事物上去推求,就愈能看出「道」的真實情況。「每下愈況」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後來用於比喻情況愈來愈壞。要了解這句成語須從《莊子》原文了解起,較為不易,所以後來有人從字面推測其義,更進而將成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