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50.56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建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義知識是人所建構出來的,強調認知體的動性,學習是一種學習者以他自己已存在的概念為基礎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active construction process)
存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對現代西方深具影響力的哲學。此種哲學最先在探討存在的意義,繼而闡明存在的方式,及人的存在與上帝超越性的關係。代表的思想家有丹麥的齊克果、德國的海德格、法國的沙特等人。這種學說強調存在先於本質,認為人先存在才決定他的本質(成為什麼樣的人);不同於傳統哲學的本質先於存在,認為所有人天生本質一致,人的本質決定了人的存在(無論何時代、何地域的人都一樣)。此差異成為其要特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支配、控制、掌握。如:「人應宰自己的命運。」
2.具有支配、制裁事物能力的體。如:「大腦是人類思考行動的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依照自己意思進行的行為或動作。相對於被動而言。如:「爭取動」、「凡事採取動,免得受人牽制。」
化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化約要有三種意義:(1)張任何複雜的現象都可由分析現象之內的基本物理結構來解釋;(2)極力簡化複雜的觀念、事件、狀態等,有低估、曲解且模糊事物真相之處;(3)試圖將某種科學簡化為另一種科學,將某種科學所使用的關鍵詞用另種科學的語言來予以定義,而其結論也可從另種科學的命題中導出。
  西方思想自古希臘哲學家以降,即一直追求科學統一的理想。柏拉圖(Plato, 427~347 B.C.)將畢達哥拉斯學派(Pythagoreans)的萬物本質是「數」的觀點進一步發揮,將宇宙安排在一個井然有序的秩序中,可以透過算術的數序來把握及理解。中世紀的魯爾(R. Lull, 1235~13...
互為體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互為體性是經驗科學方法的一個要求;意指在經驗科學中對觀察的陳述,唯有能為每門學科的研究者所驗證的才能予以容納。研究人員所指的觀察必須可以重複,即是觀察不限於一個或少數有特殊稟賦的人,而且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嚴格說來,首次的觀察及其驗證均非互為體性的,因為任何觀察必然為一個體所為。只有以語言為媒介,經過不同體互相溝通,才能使觀察得到互為體性的驗證。此外,所有觀察所得的資料,必須毫無例外的屬於外在世界,這也正是不同體的共同架構。
  有些學者認為理性的先驗命題具有互為體的有效性,是為原則上每一個認識體都有理性,可以洞識到理性先驗命題的普遍有效性。
  最後,...
韓非子法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存〔韓非子〕一書出於韓非(298~233 B.C.)之著;據〔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說,韓非「觀往者得失之變,故作孤憤、五蠢、內外儲、說林說難十餘萬言。」〔漢書‧藝文志〕著錄法家韓子五十五篇;〔隋書經籍志〕載法家韓子二十卷、目一卷;至〔唐書藝文志〕只載法家韓子二十卷,不計篇數,可能有散佚;現存的〔韓非子〕以宋乾道本為例,有二十卷五十五篇,據考證其中可能有後人附會之作。
  即以現存本看來,〔韓非子〕是法家思想中較有體系的。由於韓非身處戰國末世,有見韓國的衰弱,企圖救國存亡,張大力改革政治,因而謀求速效,以為法治易於見功,在著作中表現了他的觀點。其法治張重在政治,建立於 「人性...
三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父孫中山先生建國的政治張,包括民族義、民權義、民生義,總稱為「三民義」。
2.書名。國父最重要的一部遺教,為中華民國建國的寶典。全書為國父於民國十三年在廣州的講演詞,分為民族義、民權義各六講,民生義四講。
進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進步義1.1 介紹1.2 進步義與教育1.3 備註 進步義 介紹進步義的教育是美國在十九世紀晚期和二十世紀初期一項重大社會-政治改革運動中的一部份,這個運動是由於美國尋求適應劇烈的都市化和工業化而產生的,並因而塑造了當時美國生活的特徵。在政治舞台上,進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根據自己的認知判斷事物,不求符合實際狀況。如:「凡事應從不同角度審視,以免流於觀。」
2.屬於認識的體。相對於「客觀」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