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皮毛之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相似詞5 相反詞6 例句7 參考資料 出處《左傳˙僖公十四年》:「冬,秦饑,使乞於晉,晉人弗與,慶鄭曰:『背施無親,幸災不仁,貪愛不祥,怒鄰不義,四德皆失,何以守國?』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將安附?』」 故事春秋時,晉國有一次發生內亂公子夷吾逃到秦國,為了取得秦國對他當國君的支持,夷吾允諾事成之後,割讓五座城池給秦國。後來,他果然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國當了國君,稱晉惠公,但沒有履行諾言割城。 不久,晉國遭到災害,糧食歉收,晉惠公向秦國商量求購糧食。 秦國沒有因他背約失信而拒絕,仍然答應了他的...
拜下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甘拜下風」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僖公十五年》1>晉饑,秦輸之粟;秦饑,晉閉之。故秦伯伐晉。……壬戌,戰于韓原,晉戎馬還濘而止。公號慶鄭,慶鄭曰:「愎諫違卜,固敗是求,又何逃焉?」遂去之。梁由靡御韓簡,虢射為右,輅秦伯,將止之。鄭以救公誤之,遂失秦伯。秦獲晉侯以歸。晉大夫反首拔舍2>從之。秦伯使辭焉,曰:「二三子何其戚也?寡人之從君而西也,亦晉之妖夢3>是踐,豈敢以至?」晉大夫三拜稽首4>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5>。」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莊子.在宥》。 (2) 反首拔舍:反首,披頭散髮。拔舍,拔營。 (3) 妖夢:指狐突夢...
樂禍幸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幸災樂禍」之典源,提供參考。 1、「幸災」:《左傳.僖公十四年》冬,秦1>饑2>,使乞3>于晉4>,晉人弗與5>。慶鄭6>曰:「背施7>無親,幸災不仁,貪愛8>不祥,怒鄰9>不義。四德皆失,何以守國?」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將安傅?」慶鄭曰:「棄信背鄰,患孰恤之?無信患作,失援必斃。是則然矣。」虢射曰:「無損於怨,而厚於寇,不如勿與。」慶鄭曰:「背施幸災,民所棄也。」近猶讎之,況怨敵乎?」弗聽。退曰:「君其悔是哉!」 〔注解〕 (1) 秦:春秋時國名。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地約在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地約在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 (2) 饑:荒年。 (3)...
掣襟肘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掣,牽動。「掣襟肘見」猶「捉襟見肘」。見「捉襟見肘」條。01.《明史.卷二二○.劉應節列傳》:「徵兵如弈棋,請餉如乞,操練如摶沙,教戰如談虎。邊長兵寡,掣襟肘見。」 
甘伏下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甘拜下風」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僖公十五年》1>晉饑,秦輸之粟;秦饑,晉閉之。故秦伯伐晉。……壬戌,戰于韓原,晉戎馬還濘而止。公號慶鄭,慶鄭曰:「愎諫違卜,固敗是求,又何逃焉?」遂去之。梁由靡御韓簡,虢射為右,輅秦伯,將止之。鄭以救公誤之,遂失秦伯。秦獲晉侯以歸。晉大夫反首拔舍2>從之。秦伯使辭焉,曰:「二三子何其戚也?寡人之從君而西也,亦晉之妖夢3>是踐,豈敢以至?」晉大夫三拜稽首4>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5>。」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莊子.在宥》。 (2) 反首拔舍:反首,披頭散髮。拔舍,拔營。 (3) 妖夢:指狐突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串錢的繩索,泛指錢幣。《玉篇.系部》:「繈,錢貫也。」《管子.國蓄》:「歲適凶,則市釜十繈。」《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千室之邑必有千鐘之臧,臧繈百萬。」
願拜下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甘拜下風」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僖公十五年》1>晉饑,秦輸之粟;秦饑,晉閉之。故秦伯伐晉。……壬戌,戰于韓原,晉戎馬還濘而止。公號慶鄭,慶鄭曰:「愎諫違卜,固敗是求,又何逃焉?」遂去之。梁由靡御韓簡,虢射為右,輅秦伯,將止之。鄭以救公誤之,遂失秦伯。秦獲晉侯以歸。晉大夫反首拔舍2>從之。秦伯使辭焉,曰:「二三子何其戚也?寡人之從君而西也,亦晉之妖夢3>是踐,豈敢以至?」晉大夫三拜稽首4>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5>。」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莊子.在宥》。 (2) 反首拔舍:反首,披頭散髮。拔舍,拔營。 (3) 妖夢:指狐突夢...
青黃不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青黃不接」。見「青黃不接」條。01.宋.蘇軾〈奏浙西災傷第一狀〉:「若兩司爭,米必大貴,飢饉愈速,和不行,來年青黃不交之際,常平有錢無米,官吏拱手坐視人死。」 
出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賣出糧食。宋.蘇軾〈乞減價糶常平米賑濟狀〉:「若不別作奏請,專守本條,不與減價出糶,深恐今年春夏新陳不接之際,必致大叚流殍。」清.方苞〈與徐司空蝶園書〉:「歲祲之地,其糧聽有司出糶,俟秋成仍滿原額,分兩年帶運。」
荐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年災荒,作物歉收。《左傳.僖公十三年》:「冬,晉荐饑,使乞于秦。」《國語.吳語》:「天奪吾食,都鄙荐饑。」也作「洊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