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4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潘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646~1708)字次耕,又字稼堂。清江蘇吳江(一作吳縣)人。受業於顧炎武,學問淹博,康熙間授翰林院檢討,參與修明史及實錄,工於詩文。著有遂初堂詩集、文集、別集等。
竊竊細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私下密語。唐.韓愈〈順宗實錄五〉:「日引其黨屏人竊竊細語,謀奪宦者兵。」也作「切切私語」、「竊竊私語」。
是非得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直對錯與所得所失。宋.朱熹〈辭免兼實錄院同修撰奏狀二〉:「重念臣愚,素無史學,然於是非得失之故,實有善善惡惡之心。」
舊五代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宋朝薛居正等奉敕編撰,一百五十卷,為二十四史之一。據五代實錄和范質的五代通錄等資料編寫而成,首尾完備,事實詳盡,其中紀六十一卷、志十二卷、傳七十七卷。為別於歐陽修所編寫的《新五代史》,改稱為《舊五代史》。
德政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頌政府德政而建立的石碑;亦指地方官任滿,地方鄉紳為他豎碑。本意至善,然後世多流於形式,成為應酬性質,而無法反映事實。唐.白居易〈新樂府.青石〉:「不願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鐫實錄鐫虛辭。」《文明小史》第一一回:「還要請一個會做古文的孝廉公、進士公,替他做一篇德政碑的碑文。」
摧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破敵。《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事已無可奈何,其所摧敗,功亦足以暴於天下矣。」唐.韓愈〈順宗實錄四〉:「既知內外厭毒,慮見摧敗,即謀兵權,欲以自固。」
姚廣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335~1419)名道衍,字斯道,號天禧、逃虛老人、嬾閣翁等,明僧,長洲(今江蘇省吳縣)人。從燕王隸住北平,勸燕王反,錄功第一,拜太子少師,始復俗姓,賜名廣孝。嘗監修太祖實錄,又纂修永樂大典,贈榮國公,卒諡恭靖,著有《逃虛子集》。
靖康要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不著撰人姓氏,十六卷。所記為欽宗在儲時,及靖康一年之事。蓋為欽宗實錄既成之後,撮其大綱的著作,故稱為「靖康要錄」。
白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唐代統治者派人在市中探望,見所需之物,則白取於民,付價甚少或不付價錢。唐.韓愈《順宗實錄二》:「置白望數百人於兩市并要鬧坊,閱人所賣物,但稱宮市,即斂手付與。」
厭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厭煩而引以為苦。《後漢書.卷七六.循吏傳.孟嘗傳》:「上虞有寡婦至孝養姑。姑年老壽終,夫女弟先懷嫌忌,乃誣婦厭苦供養,加鴆其母,列訟縣庭。」唐.韓愈《順宗實錄四》:「李泌為相,舉為諫議大夫,拜官不辭,……能自苦刻,不樂名利,必諫諍死職下,咸畏憚之。既至,諸諫官紛紛言事,細碎無不聞達,天子益厭苦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