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簡短的信函。南朝梁.王僧孺〈與何炯書〉:「儻不以垢累,時存寸,則雖先犬馬,猶松喬焉。」
基;假面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緬甸的宮廷假面舞,模仿十八世紀中葉到十九世紀中葉盛行於泰國的《空》〔見Khon〕,是由專業舞者和弄臣們組團一起表演。表演者穿著華麗的服裝並戴著冠狀頭飾,演出《羅摩衍那》(Ramayana,印度史詩)中的羅摩王子(Rama)、西妲(Sita)、拉瓦那(Ravana)以及其他角色。說書人和合唱隊隨著音樂的伴奏唱出本文。此種形式,被國立戲劇學校(National School of Drama)的劇團保存至今,而且偶爾公開演出或是出國巡迴表演,電視上也看得到。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Asian Theatr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城市名。位於日本北海道島石狩平原西南部,靠近石狩灣,為北海道島的首府和文化中心。以釀造啤酒業著名。
那的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波那共和國是位於南非中部的內陸國家,北接尚比亞,東臨辛巴威,東南和南部接南非,西有那米比亞,面積582,000平方公里,人口1,200,000(1989年估計),官方語言為英語和塞瓦那語(Setswana)。
  1826年墨非特(Robert Moffat)開始教導當時稱為貝金那蘭(Bechuanaland)的波那人民閱讀部分的聖經譯本,1841年里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傳入了500本那語(Tswana)新約聖經,而真正的那語文獻的出現則始於20世紀中期。1938年貝金那蘭保護區行政機構為趕上鄰國南非的發展,要求卡內基信託公司(Carnegie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袖子或褲腳纏綁束緊。《西遊記》第四三回:「好和尚,脫了褊衫,抹了手腳,輪著降妖寶杖,樸的一聲,分開水路,鑽入波中。」
達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西歐從十四世紀開始流行的舞蹈,連續受到法國和義大利影響,而改變了精確的形式。這支開心的舞,類似托諾.阿爾波(Thoinot Arbeau, 1519-1596)在他書中述及的《沃塔舞》(La Volta);而凱塞.尼格利(Cesar Negris)版的,則呈顯義大利形式。舞名的意思是「美妙之舞」,可歸類在「成對」而舞的示愛舞蹈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鮑喬尤,巴爾薩.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義大利提琴家、作曲家兼編舞家,出生於巴黎,但生年不詳,僅依據記載於十六世紀初期,1587年卒於巴黎。曾於1555年率皮德蒙特斯樂團(Piedmontese Violinists)赴巴黎;該團原係服務於伯瑞廈克(Brissac)的馬瑞卡家族(Maréchal),由於布氏發揮其在宮廷內安排慶典之才能,迅速成就其以後之事業。成為凱瑟琳.迪.梅迪西(Catherine de´ Medici)皇后的私人隨從,他參與1572年之假面舞會《捍衛天堂》(Défense du Paradis)之演出;1573年籌辦《波蘭大使芭蕾》(Ballet aux ambassadeurs polonais)舞劇的演...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Debra Craine and Judith Mackrell《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Dance》2000.
,法雷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她是埃及人,以「小埃及」之暱稱而聞名。有一個馬戲團老闆將她從埃及帶到美國,1892年於芝加哥的哥倫比亞博覽會上表演,引起眾人爭相模仿,許多女子開始表演時都自稱「小埃及」,演出更大膽的舞蹈,相形之下瑪的表演則顯得保守許多。在博覽會上,她隨著長笛以及鼓的音樂跳舞,其中有一段,她躺下來在腹部上面放置兩個裝有一些水的玻璃杯,然後使杯子互碰發出叮噹聲,有時她會在頭上穩穩地放一根蠟燭,有時她出現時並沒穿鞋子和長襪,在那個年代,即使是西方婦女也未曾想到展現腿部。
《Serpent of the Nile》.
波羅契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烏克蘭民俗舞蹈,意思為湍流之舞,就像烏克蘭所稱呼的波羅契河一般。由四位攜帶劍的男子演出,軍事意味十分濃厚。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普威;舞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劇名。是一種源自《本生譚》〔見Jataka〕或是緬甸傳奇的傳統緬甸舞劇。傳統上,整夜的演出在清晨達到高潮,此時主要的表演者會在故事架構外,唱歌、跳舞或扮丑角。《普威》表演的重要特色是「揮帕司瓦」(hui-pa-thwa),此為一種雙人舞,由主角們擔任,它通常被使用來表現演出故事中的重要慶典,亦成為劇情和表演的中心。王子、公主和丑角都是主要角色,他們要對抗怪物和壞人。傳統樂團稱為hsaing waing,由二十一個不同音調的鼓(pat aing)、二十一個鑼(kyi waing)、十八或十九個平鑼(maung zaing)、一支雙簧管(oboe)、六個一組的鼓(chauk-lonbat)、一...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Asian Theatre》.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