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84.9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寶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貴重、極有價值。《戰國策.齊策四》:「夫玉生於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
琳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優美的人才或珍貴的圖書。唐.柳宗元〈答貢士沈起書〉:「又覽所著文,宏博中正,富我以琳琅珪壁之寶甚厚。」
麟角鳳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稀罕珍貴的人才或物品。明.無名氏《運甓記》第九齣:「龍駒汗血,麟角鳳毛,跨灶文孫。」也作「鳳毛麟角」。
羅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羅門(1928年—),本名韓仁存,海南文昌人,詩人。目錄1 簡歷2 觀點2.1 寫作風格3 事蹟4 著作5 評價6 參考資料6.1 責任編輯 簡歷羅門本名韓仁存,1928年生於海南省文昌縣,抗日戰爭發生後,為了躲避戰亂,年僅9歲的韓仁存離開了當時就讀的文昌地泰小學,被家人送去湛江讀書。1948年,20歲的韓仁存隨學校前往台灣,直到1988年才再度踏上故鄉的土地。羅門曾經說過,他在開始寫作的時候取羅門做為筆名,主要就是為了紀念母親,因為母親姓羅。他和母親最後一次見面是在1948年去台灣之前,等到40年後重返海南時,才得知母親已經故去20多年了。童年時代就遠離故鄉,少年時代又一個人前往異地,羅門把...
池魚之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殃及池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宋國的司馬桓魋曾受到景公的寵信,權傾一時,家財萬貫,還擁有一顆珍貴的寶珠。後來他因犯罪逃亡國外,景公想要那顆寶珠,便派人去問他寶珠的下落,桓魋隨口答說:「我丟到池子裡了。」眾人便將池水排盡找那顆珠子,但卻一無所獲,且因為沒有水,池子裡的魚都乾死了。宋景公為了要找寶珠,排光池水,使池裡的魚受到無辜牽連。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殃及池魚」,比喻無故受到牽累。另外,漢朝應劭的《風俗通義》裡,也有記載「殃及池魚」的不同故事。他寫到「城門失火,禍及池中魚」的來源,一般的說法是:一個看守城門的人,姓池名魚,城門失火時上前撲救,結果被燒死。但有一本《百家書》...
夙負盛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來擁有極大的名聲。如:「大師的畫作夙負盛名,是博物館內極為珍貴的收藏品。」
隋侯之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漢時隋侯見大蛇受傷,用藥為其敷治,蛇傷癒後,由江中銜來大明珠,以報答隋侯恩情。見《淮南子.覽冥》。後泛指珍貴的物品或稱譽人具有智慧、才能。如:「趙博士胸懷隋侯之珠,文采斐然,使人讚嘆!」也作「靈蛇之珠」、「靈蛇珠」、「隋侯明月」、「隋侯珠」、「隋珠」、「隨侯之珠」。
郁永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遭遇的困難,以日記的方式寫成《裨海紀遊》(又名《採硫日記》)一書,並且論及時事、番政,是早期臺灣珍貴的紀錄,也成為後人著述最常引用的作品。(註3) 參考書目註1. 李筱峰、莊天賜,《快讀台灣歷史人物》(臺北縣:玉山社,2004),頁82~87。註2. 根據前引書目,約是以硫土一筐(二百七、八十斤)換七尺布匹的代價交換。註3. 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12四版),頁38。〈郁永河《裨海紀遊》路線圖〉 http://thcts.ascc.net/template/sample8.asp?id=rc1...
狗續貂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狗尾續貂」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晉書.卷五九.趙王倫列傳》載,西晉惠帝因昏庸無能,以致朝攻敗壞不堪,趙王司馬倫趁機舉兵入宮,將惠帝廢除,篡位稱帝。司馬倫篡位後便大肆封賞自己的黨羽,只要是參與篡位的同謀,不管身分如何,一律加封爵位。那時朝中官員的官帽上都用珍貴的貂尾來裝飾,司馬倫因為濫封官爵,以致於一時找不那麼多的貂尾,只好用低賤的狗尾來代替,所以當時就有句諺語諷刺說:「貂不足,狗尾續。」是譏諷司馬倫任官太濫。後來「狗尾續貂」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物以壞續好,前後不相稱。
火線領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中特別提到:「領導會讓你身處險境,因為當你扛起領導責任,帶領部屬度過艱困變革時,擬就衝撞了他們最珍貴的日常習慣、忠誠,以及思維模式。」所以當一位領導者面臨挑戰的同時,必須清楚知道原因及自身的責任,隨時應變採取正確的反應,幫助組織度過難關。註1 反應原則1. 陽台思索2. 政治思維3. 協調矛盾4. 加諸責任5. 保持冷靜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火線領導英文關鍵字: leadership on the line 參考資料註1:吳清山、林天祐 (2007),教育e辭書, p.6-7,臺北市: 高等教育。相關教學資源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