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34.40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棘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態特徵】   

體長約4 mm。背甲黃褐色,兩側有寬闊墨綠色縱帶,第IV步足蹠節背方有毛櫛。腹部前方2/5隆起如屋脊狀,背面為褐色、綠褐色或黑褐色,沿著背中線有成對的黃白色圓斑排列成二條黑白相間的縱帶。腹部下面黑褐色,絲疣之前有一個篩疣。雄體長約3.5 mm,全身呈黃褐色;背甲兩側各有一條黑褐色縱帶;腹部低矮,背方之縱帶非常細。

【習性】   

主要分布於北部山區之闊葉樹林底層。網為典型圓網,橫絲無黏球,由網心向外有螺旋形之白色隱帶,蜘常躲藏在隱帶下。生殖時期,每一雌產下一個卵囊置於網上,與蜘背對而立;同時,白色隱帶也由螺旋...
裴占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體爲錐形或楔形,膨脹,前端肥大,後端錐狀突出,背緣與腹緣相對的彎曲。殼體最高點的下方有一條廣大的縱溝。縱溝由背側至腹側做結領花狀,有二條結帶及結尾。殼表呈氣脹狀,光滑,無特殊的裝飾。
多彩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態特徵】

體長約8~10mm。背甲長大於寬,橙黃色,眼域正中及兩側具有白色條紋,眼域中還有二條褐色縱帶夾在三條白紋之間。步足和觸肢黃色,有橙色或淡紅褐色的橫帶。腹部細長,背面具有二條寬闊橙紅色縱帶,中部以後的正中線上排列6 個「八」字形白斑,其外側各還有一條黑褐色縱帶,接在前方的橙紅色縱帶之後,直到後端為止。腹部腹面黃褐色,正中具有楔形黑褐色斑。雄體長約6~8 mm,外型與雌明顯不同。背甲黑褐色,前眼列上有一條橙紅色細線紋,眼域兩側和後緣鑲有一條寬大白邊,頭部正中還有一個不明顯的紅褐色斑。各步足除了膝、脛節為橙紅色外,其餘各節為黑褐色。第I、II步足下面具有長...
草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態特徵】   雌體長約20 mm。背甲深褐色,背甲長大於寬,中央隆起,中窩縱向,放射溝明顯。八眼排成二列,前眼列短於後眼列。胸板褐色。步足深褐色,各步足的脛節和蹠節下方具有成對的長棘。第II步足最長。腹部卵形,褐色,具有黑褐色背中線與「人」字形黑褐色斑紋。雄體長約16 mm,形態和斑紋大致上與雌類似,但是背甲黑褐色,中央有灰白色毛;腹部背面的「人」字形黑褐色斑紋較不明顯,與雌不同。

 

【習性】   廣泛分布於臺灣各地低海拔山區,夜晚經常在林下、山路、步道兩旁的草叢或灌叢上活動,主要以捕食節肢動物為食。

蚓腹寄居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態特徵】 雌體長約25~30 mm。背甲扁平細長,頸溝和放射溝明確;頭部稍隆起,兩列側眼相接。胸板細長。腹部細長,呈圓柱形,遠超過絲疣,為本種最主要的識別特徵。體色有褐色型和綠色型兩種。雄體長約15~20 mm,體色和斑紋均與雌同。

【習性】 廣布於臺灣各地低海拔山區。本種蜘不行寄居生活,白天隱藏於植被下,夜間於一條細絲上活動,雖然不曾發現其侵入其他蜘網內,但是也能捕食其他蜘,行為非常特殊。駐網時,常將第I、II步足向前併攏伸出與身體呈一直線,極似枯樹枝。卵囊黃褐色,呈酒瓶形,上端尖細,下端截平,以長絲掛 在網上。網為不規則網。雌會護卵,並以第...
琉球三角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雌體長7.0-11.6 mm;雄體長2.4-3.1 mm。雄頭胸部黃褐色,眼域周圍如山脊般橫向突起,形成白色的橫向瘤狀物。額寬是前中眼距的2.3倍。胸板長大於寬。上顎、下顎和下唇皆黃褐色。步足亮褐色至黃褐色。觸肢長於第一對步足的腿節,但短於第二對步足的腿節,脛節的背面有一根刺,且前側有三根距離相近之刺。沒有盾板的突起。插入器短且呈絲狀。腹部黃褐色,背面有五根淡褐色的斑點;腹面黃褐色,在黃色書肺和胃外溝之間有牛仔帽褐色斑紋。  雌頭胸部黃褐色,具有V形白斑,眼域周圍如山脊般橫向突起,形成白色的三角形斑紋,內側帶有褐色。額非常寬,是前中眼距的6.5倍。胸板長大於寬且為黃色。上顎短但很健...
假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袖珍蘭。根附生於小樹枝上。莖缺。葉2-4片,長橢圓或倒披針形,長1.2 cm,寬3.5 mm,銳頭。花序直立或斜上,達1.6 cm,有翼,頂生數朵花。花綠色,半開,約2 mm。

東亞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態特徵】   

體長約12~15 mm。身體細長,全身深褐色,極 似枯枝。腹部背面沿著背中線有4~5對黃白斑排列成二列 。有時斑點前後連結成為兩條波浪形的條紋。第I、IV步 足長,脛節和蹠節非常側扁,並密生長毛;此外,第IV步 足蹠節背方有發達的毛櫛。腹部下面在絲疣之前有一個明 顯的篩疣。雄體形和體長與雌相同。

【習性】   

廣泛分布於臺灣各地的低海拔山區。多棲息於闊葉樹林底層,步道兩旁灌叢或草叢等地。夜行性。網為一根細絲或呈三叉形的條網,蜘常將第I、II步足併合伸向前側方,再將第III、IV步足緊貼身體,垂直或傾斜掛在條網...
黑色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態特徵】   

體長約6 mm。體色變異多,但以黑褐色較常見。體型細長,類似螞蟻,故名「蟻」。背甲細長,長度為寬度的二倍以上。頭部和胸部之間有明顯縊縮。眼域略呈方形。胸板狹長。上顎粗短。步足瘦弱,第I步足常上舉,擬態螞蟻之觸角。雌觸肢長達上顎的一半,末端寬扁,常被誤認為雄。腹部細長,中部有長縊縮。雄體長、體色與雌同。但上顎特別長,向前直出,若包含上顎在內,雄將比雌更長。

【習性】   

廣泛分布於臺灣各地之低海拔山區和平原,常在葉面或樹幹上徘徊覓食, 形似螞蟻,築巢於葉面下或二片樹葉間。

大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屬於跳科,可以容易觀察到其特化變大的一對前中眼。體色黑灰色,具有金屬光澤,為擬態成棘蟻的蟻,故稱為棘蟻,但其頭胸節癒合。與棘蟻不同的是,其胸腹間沒有棘刺。雄大顎較大,體長約0.6-0.8公分。本屬是小型的蜘,體長一般在0.5公分左右,從外表,體色花紋不容易進行種的鑑定,台灣約有10種以上,通常需要在顯微鏡下比對細為特徵,加上棲地行為的觀察,才能確定其種類。由於本種的外型及行為都模擬螞蟻,在野外遇到時常會誤以為是螞蟻,必須仔細觀察其腳的數量,蟻有四對腳,牠會把第一對腳抬起來,模擬成螞蟻的觸肢,只有三對腳行動。而且蟻與螞蟻不同的還有其尾部會產生一條拖曳絲,以及跳科特有的一對大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