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3.46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戲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劇(Dramaturgy)目錄1 源起2 基本主張3 自我的概念4 前台與後台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源起社會學家高夫曼(Erving Goffman)從戲劇表演的觀點來看社會互動,並將此觀點稱為戲劇(Dramaturgy)。他將生活看成一個舞台,每個人與他人在舞台上互動,每個人既是演員也是觀眾。因此社會生活是由影響他人對於我們的印象所組成的,而影響別人印象的方式,就是讓人知道我們是「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基本主張戲劇
訊息處理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訊息處理學習(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目錄1 理意義2 在教學上的應用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理意義因為電腦的發明與應用便利了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又因語言心理學的發展充實了認知心理學的內容,使得認知心理學發展出一新興的學習理─訊息處理學習
相互干擾結果,使記憶的運作遭到抑制。此時個體遺忘原因可分為前向干擾與後向干擾兩方面解釋。在記憶遺忘理中,最常被探討的兩個理是干擾(interference)與消褪(decay)。干擾理(interference theory),是指競爭的訊息造成已被貯存的訊息遭到個體遺忘的歷程,在學習或記憶時,新舊內容之間產生交互抑制的現象,意即提取線索時無法有效地指出某特定記憶。訊息...
現實治療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實治療法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葛拉瑟醫生所創的一種心理治療及輔導方法。現實治療法的出現最主要因為威廉葛拉瑟對於傳統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學感到無效,而且將案主視為心理病中無辜的受害者,令案主逃避改變行為的責任,威廉葛拉瑟認為這種治療方式浪費時間,故此開闢另一種治療方法。目錄1 發展2 基礎理2.1 心理及生理需要2.2 選擇理2.3 總體行為3 特色3.1 負責3.2 治療關係3.3 此時此地4 介入手法4.1 建立關係4.2 介入5 貢獻6 限...
布魯納的認知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布魯納的認知發展」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布魯納(J.S. Bruner)倡導的認知發展理,以為兒童心智的發展係經由三種表徵的思考方式循序漸進發展,故該理又稱表徵系統理(systems of representation theory)。
  布魯納所指的三種表徵方式如下:
  動作表徵(enactive representation)階段:最年幼兒童最常運用該表徵,如看、走、爬、觸、嚐、嗅等「動作反應」或「操作」來了解或代表外在世界。
  影像表徵(iconic representation)階段:兒童透過內在的心像,便可憑在感官內留下的影像來了解或代表...
班度拉(Bandura)自我調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班度拉(Bandura)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班度拉描述個體進行仿效所觀察之行為的認知歷程為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首先,個體會自細觀察自身行為,並和榜樣行為相互比較;再而,將自己的表現和自己所設定的行為標準比較;而後,根據自我評斷給予自己自行產生的酬賞或懲罰(self-generated reward and punishment);最後,表現仿效的行為,調節自身之行為以符合期望。(註1) 自我調節步驟自我調節步驟依序為:1.自我觀察 2.自我評斷 3.自我酬賞 4.自我調節以...
鑲嵌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理性所主導的場域,特別是現代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而社會學一直無法突破來自經濟學在人類交易行為場域的理獨霸,但社會學者發現在人類非理性化的認知層面,人群間、組織間的不同社會關係、社會規範或隱而不宣的潛規則,法律規範等都會影響我們的經濟決策跟行為,對經濟結構與國家經濟的生存型態產生偌大影響,而並非全然如古典經濟學或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所主張的供需法則及自我利益最大化會讓完全理性主導經濟行為。沙朗•佐金跟保羅•迪馬喬曾進一步細分經濟活動的四種鑲嵌:認知、文化、結構跟政治。其中結構鑲嵌即是格蘭諾維特所指出的經濟活動容易被人際網路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不管。《儒林外史》第四三回:「爾等於發榜後,無中與不中,且來鎮署要緊!」《文明小史》第一八回:「無他是什麼人,我等皆當平等相看,把他引而進之,豈宜疏而遠之?」
2.何,更不必說的意思。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不知有漢,無魏晉。」《聊齋志異.卷一一.竹青》:「無妾不能往;縱往,君家自有婦,將何以處妾乎?」
3.不追究。如:「戰地違紀分子格殺無。」
內隱的人格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隱的人格理 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ry目錄1 起源2 定義3 釋義4 參考書目 起源過去西方社會心理學者針對內隱理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G. Kelly 與 F. Heider 等人。Kelly(1955)所提出的個人建構理(personal construct theory)強調個人用以理解自己與他人的建構之複雜性與重要性。註2Heide...
認知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知學習是解釋基本學習歷程的主要理之一;認知者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個體是主動的參與者,會主動的根據情境中的線索提出假設、驗證假設,並進而解決問題。為了因應環境的要求與限制,經常需要涉及經驗的重組與認列結構的改變。認知者不同意聯結者對學習行為的看法,認為行為不單是刺激反應的聯結與習慣化,尤其在複雜的行為中,如語言的學習與獲得、思考推理、邏輯判斷、概念的學習、問題解決等,更有「認知」的成分。
  德國心理學家柯勒(Wolfgang Köhler)一九二五年對黑猩猩的學習行為進行觀察與實驗。將飢餓的黑猩猩關在籠裡,離開籠子不遠處有食物和木棒,發現黑猩猩在幾次未成功的嘗試之後,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