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03.13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得兔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蹄,捕兔用的網。全句指捉到兔子,便記了捕網。比喻得意言。語出《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言。」後多比喻為事情成功後,反而將當初的憑藉、依恃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掉年歲。《莊子.齊物論》:「義,振於無竟,故寓諸無竟。」唐.元結〈無為洞口作〉詩:「洞傍山僧皆學禪,無求無欲亦年。」
2.不分年齡。《北史.卷一○○.序傳》:「每於私室接遇,恆盡年之歡。」《幼學瓊林.卷二.朋友賓主類》:「心志相孚為莫逆,老幼相交曰年。」
魚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得魚筌」。見「得魚筌」條。01.唐.劉知幾〈讀漢書作〉詩:「一朝逢運會,南面皆王公。魚得自筌,鳥盡必藏弓。」
蓍簪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蓍簪,蓍草做的簪子。蓍簪不比喻不故舊。見《韓詩外傳》卷九。
恩背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人恩惠而不知報答,反而做出對不起恩人的事情。《三國演義》第六四回:「法正賣主求榮,恩背義之賊。」也作「恩負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根本。如:「每逢年節都要祭祖,表示不本。」《晉書.卷三四.列傳.杜預》:「其造冢居山之頂,四望周達,連山體南北之正而邪東北,向新鄭城,意不本也。」
前事不,後事之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今後行事的警戒。見「前事不,後事之師」條。01.《晉書.卷四八.閻纘列傳》:「漢高皇帝數置酒於庭,欲廢太子,後四皓為師,子房為傅,竟復成就。前事不,後事之戒。」 
沒世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世,終身、一輩子。沒世不指一輩子也不能記。《禮記.大學》:「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也。」也作「沒齒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己就是放棄執著,超越自我的觀念與界限。「己」是莊子哲學的核心思想,其要旨為:一為人生芒芴:人生而受到生死、形軀、情意、認知、彼此、社會價值種種條件的束縛,不得解脫。究其原因皆起於人不能己,而執持自我的觀念,以致陷溺於此是彼非的分辨,無法把握真我(真君、真宰),更不能窺見宇宙實象,對天地萬物等量齊觀。二為物我齊一:為破除對自我的執著,使個人精神得到絕對自由、完全解放,則需超越形軀我、情意我、認知我、社會我的重重束縛,終而達到我之境。一旦能破除自我的觀念與界限,則與我相待而起的「彼」、「物」也就不成立;既無彼此和物我之別,萬事萬物使可混同為一。
  我無私的超越精神,必須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記載各種事項,來幫助記憶的本子,稱為「備錄」。
2.一種國際外交的非正式文件。主要在提醒對方,不要了某事件的各要點,及幫助己方在作口頭說明時勿有遺漏。提出備錄,係由代表親自面交對方,在文件上簽下時間、地點即可。其性質較照會簡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