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1.20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雷加蕾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派名。蕾學派名。雷加蕾學院(Legat Ballet School System)係由俄國舞蹈家尼克萊斯.雷加(Nicholas Legat, 1869-1937)之妻所建立。雷加為聖彼得堡舞蹈學院(Petersberg Academy)高級班蕾之教師,他根據約翰生(Johansson)及裴堤帕(Petipa)等人之教學法,在俄國、英國等地,設立蕾舞蹈學校訓練舞者,成為二十世紀初訓練舞者之最佳方法,與義大利蕾名師卻革堤(Cecchetti),為所建立之訓練方法可說是旗鼓相當。其訓練方法係結合丹麥學派、瑞典學派與法國學派之精華而成。雷加被譽為「舞者之師」,他培養出來的舞蹈名角有羅普克...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番石榴的別名。模擬閩南語稱此水果的語音。參見「番石榴」條。
索非亞國家歌劇院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創立於1927年,是由當時在柏林學舞歸國的「保加利亞蕾舞團」首席編舞家與藝術指導的阿那塔斯.佩托羅夫(Anastas Petrov)所設立的。並擔任藝術指導至1961年。創團首演舞碼為《柯比莉亞》,藉著《柯比莉亞》的演出,佩托羅夫終於奠定古典蕾在保加利亞的地位。1961-1973年由阿柏拉契夫(G. Abrachev)繼任該團藝術指導。與舞團合作過的有世界知名編舞家拉夫羅斯基(L. Lavrosvsky)、李法(S. Lifar)、丹洛夫斯基(O. Danovschi)、格里哥洛維奇(J. Grigorovich)、戴克(P. Van Dike)、葉夫曼(B. Eifman)、尼梅傑...
舞團提供與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西澳洲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1952年成立於伯斯(Perth),為澳洲最早成立的舞團。創辦人姬菈.鮑斯蘿芙(Kira Bousloff),於1938年隨「蒙地卡羅舞團」至世界各地巡演後便定居在澳洲。舞團成立後,常駐在伊利莎白女皇劇院進行演出,鮑斯蘿芙致力發展「西澳洲蕾舞團」,使其贏得國際卓著聲譽。1969年瑞克斯.瑞德(Rex Reid)任藝術總監,1973年路易士.莫雷諾(Louis Moreno)接任該職,任內編作的《柯碧麗亞》獲得很高的評價。1979年羅賓.海格(Robin Haig)為世界著名舞星,任內編作《彼得潘》、《胡桃鉗》。1983年貝里.莫藍(Barry Moreland)接任,結合傳統與新古典...
舞團提供資料。
蕉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子葉植物的一科。大型草本或木本。葉互生,為大單葉,有明顯的側出平行脈。葉鞘次捲繞下一葉鞘,以致外表類似地上莖。花兩性或單性而左右對稱。果實漿果或蒴果,種子多含粉狀胚乳,具假種皮。分布於非洲、亞洲和澳洲。
首席女舞者;蕾女舞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是指蕾舞團內的首席女舞者,或是領銜演出的傑出蕾女舞者。
Gail Grant《Technical Manual an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Ballet》1982.
加拿大大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該團於1958年由魯德米勒.齊里亞夫(Ludmilla Chiraeff, 1924-)創立,「永存傳統、培育新創」正是加拿大大蕾舞團的使命。歷經長達三十三年的苦幹、經營與勇闖,該團早已獲得國際間的一致肯定;同時也成為加拿大最傑出的表演藝術團體。其倍受讚揚的《胡桃鉗》更風靡各年齡層的觀眾達二十五年之久。「加拿大大蕾舞團」不僅演出十九世紀的蕾舞碼,同時也熱愛現代作品。1984年1990年間擔任該團駐團編舞者的詹姆斯.庫德爾卡(James Kudelka)為舞團添加了如《春之祭》與《在天堂》等著名舞碼。偉大的古典作品如《吉賽兒》、《柯碧利亞》與喬治.巴蘭欽的名作《小夜曲》和《巴洛克協奏...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節目單1990。
英國國家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該舞團的起源可追溯到1935-1937年阿麗霞.瑪柯娃(Alicia Markova)及安東.杜林(Anton Dolin)所成立之「瑪柯娃-杜林舞團」(Markova-Dolin Company)。他們倆所組成之一系列「瑪柯娃-杜林舞團」曾在英國與美國各地有相當成功的演出經驗,故在1949年瑪柯娃及杜林很容易便結合一批明星舞者在英國各地作節目巡迴演出,1951年被英國定為「英國節日年」(Festival of Britain year)。瑪柯娃提議將這個舞團取名為節慶蕾舞團(Festival Ballet),其後為彰顯舞團之基地在倫敦,所以改為「倫敦節慶蕾舞團」(London Fe...
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帝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三個樂章的蕾,是巴蘭欽最具代表性的交響蕾作品之一。1941年5月29日,美國蕾舞團(American Ballet)首演於紐約市漢特蕾學院表演中心(Hunter College Playhouse)。沿用柴可夫斯基第二號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2)編創之無故事的蕾,由得布金斯基(Doboujinsky)擔任舞台設計,以蘇俄聖彼得堡的都市景觀為背景,頗具懷舊的情感。1973年巴蘭欽重新再編此舞時,將其改名為《柴可夫斯基第二號鋼琴協奏曲》(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2),取消了所有的佈景,僅以簡潔具有透視感的半圓天幕為背景...
Mary Clarke & David Vaughaughan《The Encyclopedia of Dance & Ballet》1977、Lincoln Kirstein《Dance》1938、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黃麒與葉蓉《現代蕾》1994。
牧阿左美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1933年由日本橘秋子(Tachibana Akiko)建立了舞團基礎,1956年始由其女兒牧阿佐美(Maki Asami)擔任團長,舞團經常上演古典蕾、或改編及自創蕾劇作等,擁有各種不同風格之蕾舞作。為了提昇舞團高品質的製作,積極與國外著名編舞家共同合作,並活躍於國外之公演,讓舞團成為首次於俄國聖彼得堡之瑪林斯基劇院(Maryinsky Theater)登台的日本蕾舞團。主要演出作品有《天鵝湖》、《睡美人》、《吉賽兒》、《唐吉科德》、《赫夫曼之故事》、《仙女》、《北斗》(牧阿左美編舞,1992)、《三統士》(1993)等。舞團地址:東京都中野區中野6-27-13,TEL:03-...
《Dance Handbook》1991.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