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67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志同心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舜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3) 太公:即太公望呂尚。字子牙,東海人。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周初賢臣,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亦稱為「呂望」、「姜尚」。 (4) 行耦:作為相同。耦,音ㄡˇ,通「偶」。 (5) 許由:字武仲,生卒年不詳。上古之高士,陽城槐里人。據傳帝堯以天下讓之,不受,隱...
志合意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舜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3) 太公:即太公望呂尚。字子牙,東海人。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周初賢臣,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亦稱為「呂望」、「姜尚」。 (4) 行耦:作為相同。耦,音ㄡˇ,通「偶」。 (5) 許由:字武仲,生卒年不詳。上古之高士,陽城槐里人。據傳帝堯以天下讓之,不受,隱...
七張八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七嘴八舌」之典源,提供參考。 ※明.馮惟敏〈仙桂引.想當年怕盤弄這條蛇〉曲(據《海浮山堂詞稿.卷二》引)想當年怕盤弄這條蛇,笑往事都看成一夢蝶,覷行蹤恰便似風中葉。好功名少了半截,早抽身省去巴竭。猛想起冷清清竹籬茅舍,翠巍巍1>青山綠野,靜沉沉洞府岩穴。 靜沉沉洞府岩穴,收拾起萬緒千頭1>,脫離了七嘴八舌。只俺這皓首南來,看了那黃河東去,急回頭紅日西斜。鬧攘攘閑是非誰人待惹,急煎煎惡思量那會周折。不看眉睫,不下鍬。俺如今還待要順水推船,又只怕留不住下行車。 〔注解〕 (1) 巍巍:崇高雄偉的樣子。 (2) 萬緒千頭:形容事情繁多,頭緒紛亂。見「千頭萬緒」。
背水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同「陣」。「背水陳」即背著河流布陣。見「背水一戰」條。01.《尉繚子.天官》:「背水陳為絕紀,向陳為廢軍。」(源)02.《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得寸思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得寸進尺」之典源,提供參考。 《戰國策.秦策三》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秦王跪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間,秦王復請,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范雎曰:「大王之國,北有甘泉、谷口,南帶涇、渭,右隴、蜀,左關、;戰車千乘,奮擊百萬。以秦卒之勇,車騎之多,以當諸侯,譬若馳韓盧而逐蹇兔也,霸王之業可致。今反閉而不敢窺兵於山東者,是穰侯為國謀不忠,而大王之計有所失也。」王曰:「願聞所失計。」雎曰:「大王越韓、魏而攻強齊,非計也。少出師,則不足以傷齊,多之則害於秦。臣意王之計欲少出師,而悉韓、魏之兵則不義矣。今見與國之不可親,越人之國而攻,可乎?疏於計矣!昔者...
揜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遮住眼睛。《列子.力命》:「於彼我而有二心者,不若揜目塞耳,背面隍,亦不墜仆也。」
白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力或驚懼時所流的汗。《戰國策.楚策四》:「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遷延,負轅不能上。」《晉書.卷九四.隱逸列傳.夏統》:「聞君之談,不覺寒毛盡戴,白汗四匝,顏如握丹,心熱如炭,舌縮口張,兩耳壁塞也。」
歸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琴曲名。相傳為曾子所作。《文選.卷一五.賦.張衡.思玄賦》:「嘉曾氏之歸耕兮,慕歷之嶔崟。」李善注引《琴操》:「歸耕者,曾子之所作也。曾子事孔子十有餘年,晨覺,眷然念二親年衰,養之不備,於是援琴鼓之曰:『歔欷歸耕來兮,安所耕歷山盤兮!』」
川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城市名。位於日本神奈川縣東北部,是東京與橫濱之間重化學工業都市及工業地帶的核心。工業品生產量居全國第三位,僅次於東京、大
宣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宣揚。《三國志.卷五四.吳書.魯肅傳》:「到當陽長,與備會,宣騰權旨,及陳江東彊固,勸備與權併力。」《晉書.卷五九.齊王冏傳》:「即日翊軍校尉李含乘驛密至,宣騰詔旨。」也作「宣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