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2.12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周秦漢諸子知見書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秦漢諸子知見書目],嚴靈峰編,臺北正中書局民國64至67年(1975-1978)印行,共6冊。此書目是研究中國諸子學術的重要工具書,共收錄中外不同文字所撰諸子專著6,000餘種,舉凡專書或讀書札記而屬於注疏、解釋、考證、校勘、章句、音義、評點、輯佚、節本、書錄以及明以前的論說、雜著皆包括在內,唯各書之序跋題記及民國後單篇論文則不收錄。目內共錄老子、列子、莊子等先秦諸子以迄秦漢諸子共62家。各書的著述文字共計20餘種,除中文、女真文、遼文、滿文外,並包括日、韓、越、印度、土耳其、希伯來、世界語及歐美各國文字。
  每種書分別記載其書名、卷數、作者姓氏略歷、著作年代、內容概述...
氏型符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線性符號(Linear Notations)可將化學結構以單一而不模稜兩可的敘述來表示,其中被使用得最廣的符號系統,即是氏型符號(Wiswesser Line Notation,簡稱WLN),同時,WLN也是許多化學資訊系統形成的基礎。
  WLN是一套用簡短的數字、大寫英文字母及標點符號來表示化學結構式的符號系統。它可用特殊的符號來代表一般化學結構的組分(Foragments),這些符號便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碼,並且在編碼時要依一定的次序,也就是組分連接在結構式中的次序,只有一串符號對應到一個既定的結構,也只有一個結構相對應到某串既定的符號,故是唯一件而不產生混淆的表示法。通常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字君伯,東漢任城人。少好學 ,建武初年 ,詣博受業,習〔魯詩〕,閉門誦習,不交僚黨,京師稱之。歸為郡吏,舉明經,除濟陰王文學;以疾辭官,教授山中,徒眾常數百人。永平初為博士,再遷侍中。十三年(西元70)遷大鴻臚,十八年拜光祿大夫;建初四年(西元79)拜五官中郎將,詔入授千乘王伉。
  應經明行修,弟子自遠方至,著錄者數千人。章帝他甚為器重,數進見,論難於帝前,特受賞賜。時會京諸儒於白虎觀,講論五經同異,使應專掌難問,侍中于恭奏之,帝親臨稱制,如石渠閣故事。建初五年。出上黨太守,又徵拜騎都尉,卒於任所。
柏夫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柏夫婦(1859~1947;1858~1943)為英國歷史學家、社會和經濟改革先驅,對英國的社會思想和制度影響很深。韋布夫人早年從事社會工作,對慈善組織處理貧窮問題的措施,提出甚多批評。柏先生出身於倫敦的中下階級家庭。一八八四年他通過律師考試;一八八五年其密友蕭伯納(B.Shaw,1856~1950)勸他參加費邊社(Fabian Society),並為該社撰寫宣傳小冊〔社會主義者的論據〕(Facts for Socialists)。一八九二年柏夫婦結婚;婚後兩人合著的兩部巨著〔工聯主義史〕(The History of Trade Unionism, 1894)和〔工業民主主義〕(I...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宣帝時,丙吉與相並為名臣,世稱「丙」。
中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經〕14卷,鄭默撰。成於明帝青龍3年(235),乃默仕為祕書郎時所作。默字思玄,〔晉書卷44.本傳〕稱鄭默「考覈舊文,刪省浮穢。中書令虞松謂曰:『而今而後,朱紫別矣。』阮孝緒〔七錄序〕亦云:「晉之世,文籍逾廣,皆藏在祕書中外三閣,祕書郎鄭默刪定舊文,時之論者,謂為朱紫有別」。
  此目不見著錄,鄭氏區類如何,亦不得而知。〔七錄序〕及〔隋書經籍志〕不言其體例有所變更,想係沿襲〔七略〕之分類。
孝文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指北孝文帝。參見「北孝文帝」條。
軾國語文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軾國語文教學法」是在民國五十七年(1968)九年國民教育實施之初,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為貫徹國民教育九年一貫的精神,針對國民中小學國語文教學的聯貫性所發展出的教學法;在國小國語科稱為「戴硯弢國語教學法」,國民中學國文科稱為「軾教學法」。前者取「待研討」之諧音,而後者則表「未」敢自以為「是」之意,可見二者源起時之實驗研究的性質。
  賦教學法的主要精神,除了著重九年一貫精神,著重與國小國語科的教學銜接之外,並強調自我學習的原則。其實施的特點有三:第一是完全注重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發展、自我表現;第二是注重預習指導,亦即對學生課前的自習活動施加有計畫的輔導,延續國小高年級開始的工...
良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良器字師顏,號藥湖。陽明撫豫時,與兄良弼、良政皆受學於陽明,良器並隨陽明至越。時龍谿為諸生,落魄不羈,每見方巾中衣往來講學者竊罵之,與陽明為同郡同宗,居與陽明鄰而不見,良器多方誘之。一日良器與同門友好投壺雅歌,龍谿過而見之曰:「腐儒亦為是耶!」良器答曰:「吾等為學,未嘗擔板,汝自不知耳。」龍谿於是稍相暱就,已而有味乎其言,遂師事陽明。緒山(錢德洪)臨事多滯,則戒之曰:「心何不灑脫。」龍谿工夫惰散 ,則戒之曰:「心何不嚴慄。」其不為姑息如此。嘗與龍谿同行遇雨,良器以手蓋,龍谿不得已亦手蓋而有怍容,顧先生自如,乃始惕然。陽明有內喪,良器、龍谿司庫,不厭煩縟,陽明曰:「子可謂執事敬矣。」歸...
氏紅魴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稍側扁;頭部扁平,邊緣接近平直,由上往下看近三角形。吻突略比眼徑長,但不超過左右吻突的基底距離長的兩倍。上下兩頜皆無齒。下頜具數對觸鬚,最長的一對延伸至眼睛的前緣,以及下頜腹面後端有許多小觸鬚。前額中央部位具三角狀的小棘;眶後骨棘尖銳且堅硬;前鰓蓋棘銳利且堅硬,較鰓蓋棘為長;鰓蓋棘有一對,一個較小,另一個較大。肛門前方有兩對腹板。體被骨板狀鱗,側線鱗數31。背鰭連續,VII硬棘,17鰭條,硬棘部與軟條部之間有一凹刻;臀鰭軟條18; 胸鰭基窄,後緣寬,下方具有2個游離鰭條。體一致紅褐色,頭側、背側及背鰭均無斑點。有些學者將本種魚列入黃魴鮄科(Peristedidae)。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