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細身膜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型延長呈圓錐狀;頭部稍平扁,頭骨薄而易碎。吻部短而銳,吻端有3個尖銳的突起。口大,下位;頤部有一短鬚。第一背鰭之第II硬棘鋸齒狀,兩背鰭間距甚寬。腹鰭有一延長鰭條;胸鰭基部位於第一背鰭前。體被大而薄之弱棘鱗,極易脫落。發光器發達,由肛門前方一直伸展到胸鰭基部前方,兩端各有一晶體。體為粉紅色,體下半部銀色,腹部有黑色斑點。
擬星腔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側扁,尾長如帶,愈往後愈尖細。頭大;頭部黏液腔發達。吻尖突且佈滿稜鱗。鼻骨前側邊緣完全被骨支托,鼻窩裸出 吻部腹面裸出,鼻中脊中央鱗片六至八枚其鱗棘呈環狀放射排列 發光器呈短桿狀,自肛門沿伸至兩腹鰭間,體被櫛鱗,棘刺強,四至十列呈幅射狀排列。口腔灰或黑色,鰓膜黑色,各鰭略呈暗色。
加氏凹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Ventrifossa garmani (Jordan & Gilbert, 1904)
頭部中大,吻短圓鈍,口大下位,頦下有一長鬚;鰓裂大向前延伸達眼睛後緣下方;第一背鰭之硬軟條有細密的小型鋸齒。體被大型櫛鱗,其上散佈許多三角形的棘刺。發光器位於兩腹鰭基底間,短小,黑色水滴狀,包圍著肛門與泄殖孔,此包圍部分凹陷,所以此類魚被稱為「凹腹」。體均為土黃色,各鰭淡色,在本科魚類中屬中小體型,可成長至30公分。
南日本太平洋側,中國東海及南海,台灣。
生活於深度320~800公尺、水溫6~12℃的水域,棲息於砂泥底海域,為深海底棲性肉食魚類,以小型之磷蝦,明蝦等足類為食。會在夜間時從較深水層洄游至較淺水層覓食,繁殖季節為冬季至初春。
常見之種類,無經濟價值,漁民以底拖網捕獲後,多作為下雜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鼠尾科(Family Macrouridae),Grenadiers,Rattails
窄吻腔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側扁,尾長如帶,愈往後愈尖細。吻部長,約佔40~46%頭長。鼻骨前側邊緣完全被骨支托。頤鬚長,大於1/2眼徑。眼徑大,約佔頭長16~18%。口裂大,上頜骨可突出。鰓膜游離處高且窄;胸鰭長,末端越過臀鰭起點。頭部腹面裸出;鼻窩被鱗;體表鱗片大,覆有5-8行棘刺;發光器短,長度不超過腹鰭基部,有一暗色條紋延伸至兩腹鰭基部間;肛門與臀鰭起點有一短距。體色深棕色;腹鰭、臀鰭與第一背鰭頂端黑色。
沈氏腔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側扁,尾長如帶,愈往後愈尖細。頭大。吻中長,頭長約吻長2.5倍,吻尖端有一鈍稜鱗,吻部前側邊緣不完全被骨支托。眼徑大,吻長約為眼徑2.0倍。鼻窩大,幾乎全被鱗;鼻孔位置連接於眼眶前。口裂大,超過2/3上頜長;齒錐形,多列排成寬齒帶,最外列齒擴大。鰓蓋膜開口大,與峽部連接處有一游離皮褶,鰓膜游離區高且窄,鰓裂在同屬種類中特別地大。體鱗寬大呈扇型,鱗上覆有6-8列銳利棘刺;頭部腹面被鱗;眼眶下有二列弱小的棘鱗;眶下脊有兩列強棘鱗。發光器短小,未超過腹鰭基部,有一細條黑紋。體上有多個明顯的鞍狀斑;峽部有三角形暗色區。
扇鰭凹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型延長,側扁。頭部中大型。口大,下位,頦部有一長鬚;上、下頜齒為錐狀,多列排成窄齒帶,內側齒不特別大於外側齒。鰓被架 7;鰓耙數0+12-13。體被較大型櫛鱗,鱗片上佈滿向後突起之三角形弱棘;第一背鰭基底後方具無棘鱗區;第一背鰭中部至側線之鱗列數5-5.5。肛門離臀鰭稍遠,發光器短小,位於兩腹鰭基底之間,約略分為兩部份,前端為黑色小圓斑,後端為黑色裸露之無發光區域,其上有肛門及尿殖孔。第一背鰭具硬棘II,第II硬棘前緣呈鋸齒狀,軟條10-11;腹鰭軟條9。體色為銀灰色,鼻吻部邊緣及鼻中隔有黑邊;第一背鰭有一明顯黑斑,臀鰭前半部邊緣黑色。
加曼氏凹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型延長,側扁。頭部中大。吻短圓鈍。口大,下位,頦下有一長鬚;上、下頜齒為錐狀,多列排成寬齒帶,內側齒不特別大於外側齒。鰓裂大,向前延伸達眼睛後緣下方。鰓被架 7;鰓耙數0+9-13。體被大型櫛鱗,其上散佈許多三角形的棘刺;第一背鰭基底後方皆為有棘鱗區;第一背鰭中部至側線之鱗列數5-6。發光器位於兩腹鰭基底間,短小,黑色水滴狀,包圍著肛門與尿殖孔,此包圍部份凹陷,所以此類魚被稱為「凹腹鰭」。第一背鰭具硬棘II,第II硬棘前緣呈鋸齒狀,軟條9-12;腹鰭起點稍後於胸鰭起點,軟條8-9。體一致為土黃色,各鰭淡色。
矮頭短吻鼠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歧異凹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型延長,側扁。頭部中大。吻短圓鈍。口大,下位,頦下有一長鬚;齒細小,上頜齒多列排成寬齒帶,最外齒列稍擴大,下頜齒為一相當窄之齒帶。 第二棘軟條呈微弱鋸齒狀。體被櫛鱗,鱗棘尖長,密切排列。肛門離臀鰭稍遠,發光器短小,位於兩腹鰭基底之間,約略分為兩部份,前端為黑色小圓斑,後端為黑色裸露之無發光區域,其上有肛門及尿殖孔。體為銀灰色,鼻吻部邊緣有黑色延伸至眶下區邊緣;第一背鰭暗色,無黑色斑紋。
加氏底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軀幹短;尾部側扁甚延長,愈近末端愈纖細;無尾鰭。頭部寬大。吻部鈍圓。眼大;標準體長為頭長之3.7-3.8倍。口很大,端位,頤部有一極微小之頤鬚;齒細小,排列成帶狀。體被中型圓鱗,易脫落,下頜有大型鱗片2列,排成拱型,喉部之前半部有鱗片分布。二背鰭間距甚窄只餘一縫隙。無發光器。體為淺棕色,各鰭有漸層變化之黑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