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8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眼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善鬥的雞。比喻強悍好鬥的人。《金瓶梅》第一一回:「如今把俺們也吃他活埋了,弄的漢子眼雞一般,見了俺們便不待見!」《紅樓夢》第七五回:「咱們倒是一家子親骨肉呢,一個個不像眼雞,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也作「黧雞」、「五眼雞」。
尾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esio caerulaurea (Lacépède, 1801)
體長為體高之2.9~3倍。體藍色腹面較淺略帶銀光,沿側線上緣有一寬金黃色縱帶,尾鰭上下葉各一條黑色縱帶。長達35公分。
南日本以迄其他印度太平洋區。
成群集結珊瑚礁附近,以浮游動物為食。
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尾冬科(Family Caesionidae),Fusilier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嘆詞。金文作「虖」或「乎」、「於虖」等。也作「嗚呼」。
伊蘭擬金眼鯛(三角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empheris oualensis (Cuvier, 1831)
本種的特徵為體高呈卵圓形或菱形,鱗片大部分為圓鱗,體為淺茶褐色帶紅色或銀紫色,且胸鰭基底有1黑斑。前鰓蓋骨後緣有1~3枚強棘,臀鰭具38~43枚軟條。成魚體長可達20公分。
從日本南部的琉球到西太平洋海域的珊瑚礁區。台灣南北之珊瑚礁均有分布。水深從潮間帶到25公尺深之沿岸岩礁區水域有洞穴或礁穴處。
為夜行性魚類,白天時常成群棲息在珊瑚礁區較大的洞穴內,在水層中緩緩地游動。晚上則成群到水層中覓食浮游動物。
過去在台灣南部有當地漁民用流刺網或手釣捕食,在漁市場則甚少見到。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擬金眼鯛科(Family Pempheridae),Sweeper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格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蘇聯的特務組織,為俄語G.P.U.的中文譯名。此組織最早的名稱是「契卡」,於西元一九一七年成立,隨著蘇維埃政權的演變,多次易名,後稱為「國家安全委員會」(KGB)。其工作性質神祕,對外為蘇俄情報的大本營,與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功能相似;對內執行武裝保衛的工作,為前蘇聯政府的祕密警察機構。
龍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要產於大陸地區廣東、福建及臺灣地區的半發酵茶。是臺灣最早製造銷售的茶葉,發酵程度達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因萎凋、攪拌程度較高,外觀呈自然彎曲狀,茶色呈琥珀色,在歐美亦頗受歡迎。
腳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因肢體末梢血管阻塞,引發手指腳趾末端壞死的疾病。患部有麻木、發冷、皮膚發黑、刺痛、腐爛的病狀。一旦發病,常自腳盤向上伸延,侵蝕到小腿或上肢。病人也常罹患皮膚和其他內臟器官的惡性腫瘤。其發生原因可能與飲用含砷量過多的河水或井水有關。
推愛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愛屋及」。見「愛屋及」條。01.《野叟曝言》第九九回:「府尊王恕,是當今第一流人物;因晚生與老先生同鄉,推愛屋,相待極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話中,日中有,月中有兔。後人則以兔代稱日月。唐.呂巖〈七言〉詩六三首之八:「但得煙霞供歲月,任他兔走乾坤。」
有先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司馬相如〈子虛賦〉中所假設的人物。有,無有,即本無其人。《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有先生者,有此事也。」宋.辛棄疾〈卜算子.夜雨醉瓜廬〉詞:「誰伴揚雄作解嘲,有先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