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6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銻鉛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銻鉛礦是由匈牙利礦物蒐藏家Andor von Semsey於1881年所命名。單斜晶系,晶體多呈板狀或柱狀,偶而可見呈玫瑰狀集合體型態。硬度雖僅有2.5,但成分中含有大量的銻和鉛,比重高達6.03。一般外形呈黑色,具金屬光澤。此種礦物主要產在中溫熱液環境,常以脈狀產出。它與斜砷銻鉛礦(Guettardite)、片銻鉛礦(Sorbyite)、脆銻鉛礦(Jamesonite)、車輪礦(Bournonite)、輝銻鉛礦(Zinkenite)、閃鋅礦、方鉛礦、菱鐵礦等礦物經常相伴共生。因產量少,無特殊用途。
化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亞硒酸與H2S製備,產物為多種成分的混合,將其熔解可得S8,的固體溶液、Se8及SnSe8-n,n=1-7。從bezene中析出的Se4S4為紅色格子狀結晶,比重3.2,熔點113℃,可溶於CS2,20℃在bezene的溶解度為0.4g/l。Se2S6Bezene中析出為橘色針狀,比重2.44,熔點121.5℃,可溶於CS2,20℃在bezene的溶解度為12g/l。
紫色非細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屬Rhodospirillaceae(科)之不產氧光合細菌。菌落呈橘褐至紫紅色。有機物是碳源也是還原二氧化碳之電子供給者。某些種在有光照及厭氧環境時亦能以H2S為電子供給者,行自營生活;有些種在好氧或微好氧環境,可藉分解有機物行呼吸作用而行異營生活。
化碳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化碳(CS2)為無色液體,可經由皮膚及呼吸道吸收,引起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受損,促進冠狀心臟病的發生或使病情惡化。暴露在4800ppm的濃度30分鐘可引起昏迷及死亡,或導致永久性神經軸索(axon)的神經病變。中毒之病人也有引發類似巴金森氏的症狀,語言失調、肌肉痙攣、顫抖、記憶喪失,精神異常。慢性中毒則表現神經衰弱綜合症。工人長期暴露在11.2ppm之下有睡眠不良、疲倦、緊張、體重減輕等症狀。部份患者視覺受影響。性慾減退、月經異常。
桿菌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革蘭氏陰性、桿狀氧化菌。有些為不具鞭毛的非運動性;或具單極鞭毛的運動性。能量可來自:(1)離子、化氫、磺分別不完全氧化為磺、酸鹽(S2O3=)或四磺酸鹽(S4O6=)以獲取能量,這類菌是為化學有機營性菌(chemoorganotroph),會增加培養基的pH值;(2)完全氧化根、化氫、磺、酸鹽為酸鹽以獲取能量者,是為化學礦營性菌(chemolithotroph),會降低培養基的pH值。桿菌會依下列反應氧化亞鐵離子為鐵離子以獲取能量:
  2FeS2+2H2O+7O2→2FeSO4+2H2SO44FeSO4+O2+2H2SO4→2Fe2(SO4)...
螺狀銀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螺狀銀礦是在1855年命名的,其英文名稱Acanthite,係源自希臘語thorn,象徵其晶體的形狀。多數螺狀銀礦是由相同化學成分的高溫相礦物─輝銀礦(Argentite)轉變而來,因此它常承襲輝銀礦等軸晶系的晶形,例如八面體、立方體等,實為同質假象(paramorphic)晶體。此種礦物的摩氏硬度低(2~2.5),具有金屬光澤,顏色及條痕均呈黑色,因含有大量的銀,比重高達7.2~7.4。螺狀銀礦通常產在銀礦富集的地區。
金屬蛋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金屬結合蛋白質,與汞、鎘、鋅、銅等金屬有很強的結合力,一般每莫耳金屬蛋白可結合6克原子金屬。分子量為6000~10000,蛋白組成中有大量半胱氨基酸,約佔30%,半胱氨基酸分佈有一定規律,蛋白分子中無芳香族氨基酸及組氨酸。在蛋白分子中約含 6~10%的金屬,每三個-SH基與一個金屬原子配位結合。金屬與-SH基的親合力不同,其結合強度的順序為Hg+>Ag+>Cd2+>Zn2+。金屬蛋白對熱穩定。鋅蛋白主要存在於肝臟及十二指腸黏膜。而鎘、汞、鉛蛋白主要存在於腎臟近曲小管細胞核內,這些金屬可誘導金屬蛋白合成,金屬蛋白是體內具有保護功能的蛋白質。如有足夠的蛋白儲備時,可結合鎘、...
鎘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要由鎘和所組成,有時鋅會取代鎘的位置,而形成一固溶體系列,含鎘多者,是為鎘礦,含鋅多者,稱之為纖鋅礦(Wurtzite)。與方鎘礦(Hawleyite)為同質異形體。 鎘礦若含有微量鋅成分時,在紫外線照射下,會產生鮮豔的橙黃色螢光。 含鎘的礦物很少,鎘礦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不過全球的產地很少,產量也不多。鎘礦為提煉鎘的一種來源,常與閃鋅礦密切共生。
銻鉛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銻鉛礦的英文名稱Boulangerite是在1837年由法國採礦工程師Charles L. Boulanger所命名。晶體呈長柱狀到針狀,平行於長軸常有生長條紋,集合體多以緻密的纖維塊狀聚集。摩氏硬度介於2.5~3之間,比重為6.0~6.3,呈鉛灰色,褐色至褐灰色條痕,具金屬光澤為其重要物理特徵。銻鉛礦在自然界的產量很少,主要分布在低溫到中溫的鉛鋅熱液礦脈內,通常與脆銻鉛礦(Jamesonite)、方鉛礦(Galena)、閃鋅礦(Sphalerite)、輝銻礦(Stibnite)、黃鐵礦、菱鐵礦(Siderite)、石英等礦物共生,為鉛礦的一種來源。
銅鈷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要由銅、鈷和所構成,也常含有少量的鎳和鐵。具八面體晶形,且常在{111}面上形成雙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