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90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茶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茶花目錄1 基本資料2 介紹2.1 莖2.2 葉2.3 花2.4 果實3 參考書目4 關鍵字 基本資料學名:Camellia spp.英文名:Camellia、Common Camellia別名:山茶花、山茶、曼陀羅樹、曼陀花、海石榴、洋茶、晚山茶、南山茶、耐冬、楂、椿、山椿、海石榴、洋茶、樁、日本山茶、臺灣山茶、鳳凰山茶等植物分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屬(Camellia) (註1)園藝分類:常綠灌木、小喬木或大喬木原產地:日本、韓國、印度、中國大陸長江和珠江流域各省分等地花色:紅、紫、黃、白、粉紅、桃紅、...
骨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至親。指父子兄弟等。《管子.輕重丁》:「故桓公推仁立義,功臣之家,兄弟相戚,骨肉相親,國無飢民,此之謂繆。」
王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詩多抒發個人情志,也有一些抨擊時弊之作,其中寫離別懷鄉之作較為著名。工於五律、五絕,明代胡應麟《詩•內編》認為他的五律「興象婉然,氣骨蒼然,實首啟盛、中妙境。五言絕亦舒寫悲涼,洗削流調。究其才力,自是唐人開山祖。」他的文學主張崇尚實用,他在《上吏部裴侍郎啟》認為「君子以立言見志。遺雅背訓,孟子不為;勸百諷一,揚雄所恥。苟非可以甄明大義,矯正末流,俗化資以興衰,家國由其輕重,古人未嘗留心也。」對唐初文壇的風氣轉變起了很大作用。 著作由於他的著作絕大部份已經散失,現在留下的一本《王子安集》已經是明代崇禎皇帝庚辰年間刻「初...
暴天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發1>,將有大正2>于商3>。今商王受4>無道,暴殄天物5>,害虐烝6>民,為天下逋逃7>主,萃淵8>予小子既獲仁人,敢祇承上帝,以遏亂略。……』」 〔注解〕 (1) 周王發:指周武王。姓姬名發,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詳。因商紂暴虐無道,乃率領諸侯伐商,大戰於牧野,敗紂而代有天下,都鎬京。在位十九年崩,諡曰武。 (2) 正:通「征」,討伐。 (3) 商:商朝。約當西元前十六世紀至前十一世紀,為商湯滅夏後所建立的國家。建都亳(今河南省商丘縣),經多次遷移,盤庚時都於殷(今河南省安陽小屯村),故又稱為殷,或殷商。傳至紂,被周武王所滅。商朝的農業、手工業、文字都相當發達。青銅器和甲骨文在世界文...
包羅萬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包羅萬象」。見「包羅萬象」條。01.明.胡應麟《詩.內編.近體上.五言》:「李如星懸日揭,照耀太虛;杜若地負海涵,包羅萬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攏、聚集。漢.馬融〈廣成頌〉:「揫斂九之動物,繯橐四野之飛征。」
鮑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問己與謝靈運優劣於鮑照,照曰:「謝五言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君詩鋪錦列繡,亦雕繢滿眼。」胡應麟《詩》稱其「上挽曹、劉之逸步,下開李、杜之先鞭」著有《鮑參軍集》。與謝靈運、顏延之並稱「元嘉三大家」。當謝靈運大力創作富豔精工的山水詩時,鮑照也開始了創作生活,並以“文甚遒麗”的古樂府逐漸聞名於詩壇。他現存的詩約有二百多首,其中樂府詩就占八十多首,而且他的優秀詩篇大多數都是樂府詩。他繼承和發揚了漢魏樂府民歌的傳統精神,描寫了廣泛的社會生活,對受壓迫的人民表示了深刻的同情。
竭水搏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竭澤而漁」之典源,提供參考。 #《呂氏春秋.孝行覽.義賞》1>昔晉文公將與楚人戰於城濮,召咎犯而問曰:「楚眾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對曰:「臣聞繁禮之君不足於文,繁戰之君不足於詐。君亦詐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2>曰:「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而田3>,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4>,非長術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敗楚人於城濮。反而為賞,雍季在上。左右諫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謀也。君用其言,而賞後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時之務也。焉有以一時之務先百世之利者乎?」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淮南...
川澤納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湖泊江河能容納各種水流的特性,比喻人有涵養,能包容所有的善惡、毀譽。《左傳.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鞭不及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鞭長莫及」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宣公十五年》宋人使樂嬰齊告急于晉,晉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天方授楚,未可與爭。雖晉之彊,能違天乎?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