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炎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熱氣很盛的樣子。《詩經.大雅.雲漢》:「赫赫炎炎,云我無所。」《紅樓夢》第一回:「只見烈日炎炎,芭蕉,夢中之事便忘了對半。」
依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依稀隱約。唐.白居易〈答蘇庶子〉詩:「蓬山閒氣味,依約似龍樓。」清.厲鶚〈疏影.輕陰〉詞:「依約勻梳月底,亂雲鋪滿徑。」
自相殘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人或團體內部互相傷害。《晉書.卷一○七.石季龍載記下》:「季龍十三子,五人為閔所殺,八人自相殘害。」《三國演義》第八八回:「此非汝之能也,乃吾手下之人自相殘害,以致如此。」也作「自相殘殺」。
千載一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遠離楚國國都。您看春秋時秦孝公曾封公孫鞅,但孝公一死,他的繼任者就把公孫鞅殺了。還有秦惠王也曾賜封子,惠王一死,接任的君王就把他的封地收回。公孫鞅是功臣,子是皇親國戚,都還遭到這樣的命運,原因就是封地離京師太近,過於招搖。像古代太公望與邵公奭,就因為封在遠地而得以保全。今天燕國不斷攻打趙國,弄得趙國怨聲四起,您不如向北出兵救趙,平定燕國,然後就請以燕國為封地,這是百年難得一遇的機會啊!」「千載一時」這個成語的用法和「百代之一時」相同,都是形容機會十分難得,稍縱即逝。
西山日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寫文章來論述屈原,其中有兩句「臨汩羅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就是他認為屈原自己在〈離騷〉裡寫到「老其將至」、「日忽忽其將暮」等,覺得自己來日無多,希望上天能多留點時間,讓他有一展抱負的機會,但最後為何又走上絕路呢?揚雄在句子裡用太陽西沉來比喻生命即將到盡頭,後來「日薄西山」演變為成語,就被用來比喻人已近老,生命將盡;或事物接近衰亡。
罪不容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罪不容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孟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他提倡儒家學說,重仁義、輕功利,所以曾說:「孔子的弟子求曾為季康的家臣,但他非但沒有使季康的德行更好,反而幫著他加重人民的賦稅,氣得孔子跟其他弟子說:『求不是我的學生,你們可以敲鼓宣佈他的罪狀,對他加以指責。』由此看來,在上位者不行仁道,下屬還替他求富,是孔子所不恥的。更何況是替他打仗,為爭奪土地、城池,到處殺人,這樣即使是一死都不能抵免罪過。」後來「罪不容誅」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罪大惡極。
難起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起,表示禍亂起於內部,而非外來。在《論語.季氏》篇中記載,由於季氏要攻打顓臾,所以輔佐季氏的子路和求來請教孔子的意見。孔子回答:「一個國家如果財富平均,人民就不虞匱乏;如果上下和睦,人民就能安居樂業;國家之內沒有禍亂,就不會傾覆。如果他國的人民不服,那就以德行感化他們,使他們來歸。他們來歸之後,就要使他們安定。如今你們兩人輔佐季氏,不能德化他國的人民,邦國分裂瓦解,無法保全,反而要在國內動兵征伐。我怕季氏的憂患,不是遠在顓臾,而是近在朝中啊!」後來「禍起蕭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禍亂發生於內部。
軒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大夫以上所乘有帷幕的馬車。《莊子.讓王》:「子貢乘大馬,中紺而表素,軒車不容巷,往見原憲。」《文選.古詩十九首.孤生竹》:「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
征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途、行程。唐.杜甫〈玉華宮〉詩:「征途間,誰是長年者。」宋.柳永〈鵲橋仙.屆征途〉詞:「屆征途,攜書劍,迢迢匹馬東去。」
回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迂迴轉折的樣子。唐.杜甫〈法鏡寺〉詩:「回回山根水,松上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