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疫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預防白桿菌感染所使用的疫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雄鳥體色不同。雄鳥整體頭部至上腰全為黑色,頸側有一明顯白斑,翼的內側大覆羽白色,形成肩上的白色斑塊。下腰及尾上覆羽白色,尾羽黑色。胸部栗棕色,向下漸淡,腹部及尾下覆羽白色。非繁殖期體色似雌鳥,全體色調較濃,頭部較黑,無眉斑。雌鳥頭頂黑褐色,具黑色細紋,有眉紋。背黑褐色,各羽具黃褐色寬緣,肩上白斑比雄鳥略小。尾上覆羽淡棕色,尾羽黑色,飛羽黑褐色,有棕色羽緣。頭側、頦及淡黃褐色,羽基黑色,胸腹淡黃褐色,腹部中央白色。喙黑色。跗蹠及趾黑色。
鷓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Francolinus afer
體長30~41公分。喙、眼睛周圍、部和腳為紅色;頭頂、後頸、背部為褐色,但有暗色斑紋;頸側、胸部和腹部白色,雜有褐色縱紋。不同亞種在臉部顏色、眉線、部及體色有些許差異。
共7亞種,分布於非洲中部和南部。
棲息於森林和灌木林中的空地。大型的狩獵鳥種。常和其他鷓鴣(Francolin)混群並一起覓食,以植物塊莖、鱗莖、幼芽、漿果、根和種子為食,但有時也會吃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配對成鳥終年留在牠們的繁殖領域,因此猜測紅頸鷓鴣終年皆可繁殖。巢築於灌木下的凹坑,每窩可產3~9個卵,由雌鳥單獨孵卵;幼雛發育快速,孵化後10天便可飛行。
鳥綱(Class Aves)
雞形目(Order Galliformes)
雉科(Family Phasianidae)
絲刺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ericornis citreogularis
體長12~15公分,虹膜紅棕色,背部大致為褐色,眉線及部為黃色,有一粗黑的過眼帶,胸腹部污黃色至白色,初級飛羽外緣為黃色,腳粉紅褐色,雌鳥似雄鳥,但過眼帶為棕色。
共2亞種,分布於澳洲的東北及東南部中高海拔的山地。
在高地的雨林森林及濃密的溪谷,單獨或成對在雨林底層或步道上跳躍活動,善鳴叫,會模仿其他鳥種的叫聲,但平時安靜而害羞。以昆蟲為食。繁殖期7月至次年2月,巢為略為大形的球形圓頂狀,以鬚根、樹葉、青苔、地衣等所組成,築於藤蔓或陰暗的灌叢中,每窩產3枚粉紅至褐色的卵,於鈍端有紅褐色斑點。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刺嘴鶯科(Family Acanthizidae)
南投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年生纏繞(左、右旋)草質蔓藤。老莖圓柱狀,粗糙,嫩莖具 4 稜,被柔毛。單葉,對生,紙質;卵狀披針形;長 4~10 cm,寬 2~4 cm; 基部近圓形或濶楔形,先端漸尖;側脈於表面凹入,於背面凸起,均明顯;全緣;表面無毛,背面僅脈上被毛;托葉截頭狀,先端具 4~6 刺毛狀裂片。花兩性,聚繖狀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小,多數,白色;花萼鐘形,外側密被毛,4 裂;花冠長鐘形, 4 裂,近部被毛;雄蕊 4,伸出花冠外;子房下位, 2 室;花柱線狀。蒴果球形,徑 0.2~0.3 cm ,具宿存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醫上指咽發炎、腫痛等病症。
山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約18cm,雌雄鳥的羽色相異。雄鳥喙黑色,虹膜黑褐色,頭、上背、肩羽灰黑色,下背、腰、尾上覆羽為鮮豔的朱紅色,雙翼黑色,但初級飛羽中段為鮮豔朱紅色,、頸灰白色,胸、腹、尾下覆羽為鮮豔朱紅色,尾羽中央一對黑色,其餘尾羽為鮮豔朱紅色,腳黑色。雌鳥身上多為鼠灰色,雄鳥身上朱紅色的部位在雌鳥身上皆為鮮黃色,其餘部分與雄鳥相同。雄亞成鳥的體色類似雌鳥,但鮮黃色部分呈橘黃色。
歌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雄鳥自額至背、腰及兩翼均為土褐色,羽緣稍淡,頭頂微有黑色細紋。中央一對尾羽黑褐色,外側尾羽基部栗紅色,末端褐色。眉紋白色,眼先黑色,頰及耳羽與背同色,上部白色,下中央有一栗紅色塊斑,甚為醒目,斑下環以藍色橫帶,此藍帶下方轉為黑色,黑羽末端棕白色,其下再有棕色寬帶。腹部蒼白色,兩脇及尾下覆羽稍帶棕色。雌鳥背面似雄鳥而稍淡,頰下具白色顎線,棕白色,和上胸兩側黑褐色,形成縱帶狀。胸前有一道黑褐色橫帶,其下有黑褐色縱斑,腹面與雄鳥略同,但棕色稍淡。喙黑色,喙基呈角褐色。跗蹠及趾肉褐至暗褐色。
膜首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ymenocephalus striatissimus (Jordan & Gilbert, 1904)
尾部極細長,頭大,側扁且高,其上覆有一甚薄透明膜,頭骨薄而易碎,鰓蓋骨呈多角型之殼狀;口大,下位,頰部有一短鬚;吻部短而圓鈍,鰓膜在峽部游離,部有橫紋,故稱「紋」膜首鱈。體被大型棘鱗,薄而易脫落。發光器發達甚細長,由肛門前一直延伸到胸部,兩末端稍突起各含1晶體。魚體新鮮時為黃白色,體側有1條銀色縱帶,腹部暗色,上有多條橫紋,是小型的鼠尾鱈,體長一般約15公分左右。
日本南方,中國東海及南海,台灣。
生活於300~570公尺之中層水域,以甲殼類及小型燈籠魚為主食,數量甚多,有群聚習性,由耳石形狀判斷其為快速游動的種類,發光器極為發達,可提高群聚與繁殖的機率,繁殖季節為春季。
無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鱈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鼠尾鱈科(Family Macrouridae),Grenadiers,Rattails
叉尾雨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eronautes saxatilis
體長17公分。身上大部分為黑色,身體下部黑白相間,自下頦、部、部分的胸、腹部延伸至尾上覆羽為白色。尾長分叉呈剪形。
共2亞種,分布於北美洲至中美洲,自加拿大、美國西部至中美洲北部,具遷移性。
棲息於山區或海邊的峭壁上,飛行時常鳴叫,叫聲響亮。巢築於峭壁裂縫中,或甚至在海拔4,000公尺的山壁上。每窩可產6枚卵,卵較大多雨燕的大。
鳥綱(Class Aves)
雨燕目(Order Apodiformes)
雨燕科(Family Apodidae)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