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背景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本上係指完全不受人為活動所污染的土,此時所測得的各種理化性質稱為土背景含量或土背景值,它代表在特定環境下的土背景含量。但由於人類活動所造成的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同時也影響土環境中各種元素及化學組成的含量與分佈,因而提高土背景濃度,目前已很難找到完全不受人為影響的土環境,因此,現在所謂的土背景值大多以相對不受污染影響的土為前提。具有代表性土背景值的獲得,必須透過野外調查、精確採樣、樣品製備保存、品保品管的分析、數據整理與統計,而獲得土背景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中上古時的賢者。年八十餘,嘗於道中擊為戲,謂人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帝何德於我哉!」見晉.黃甫謐《高士傳.卷上.父》。
經土傳播的疾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觸受病原體污染土引起的疾病。病原體污染土後可在土中存活一定時間,並在適當條件下接觸後引起疾病如傷寒、副傷寒、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腸道傳染病,蛔蟲、鞭蟲、鉤蟲等蠕蟲病;某些芽胞菌如破傷風桿菌等。部分人畜共患病也可經土傳染給人,如鉤端螺旋體病、炭疽症、Q熱、土拉倫斯菌病等。土中的病原體感染人體之方式有許多種,如手被土污染後,再經口感染(如蛔蟲、腸道傳染病菌),由皮膚直接侵入(如鉤蟲),經破損皮膚侵入(如破傷風桿菌)等。
生物復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土中微生物進行污染整治的技術。換言之,藉著土微生物對污染物進行氧化、還原、去鹵、聚合、轉化、水解及苯環裂解等生物化學作用,將污染物轉變為簡單或無害的化合物,如硝酸鹽、硫酸鹽、二氧化碳或各種氣體而達到無害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泉、陰間。《晉書.卷七九.謝安傳》:「伏願陛下矜其所訴,霈然垂恕,不令微臣銜恨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汙穢的地。唐.李朝威《柳毅傳》:「如不可,則皆夷糞。」
之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差別極大。如:「她現在的演技與初出道時相比簡直為天之判。」也作「天之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肥饒的土。《文選.張衡.南都賦》:「割周楚之豐,跨荊豫而為疆。」
交換性鈉百分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交換性鈉佔土陽離子交換容量之比例,公式如下:ESP(%)=交換性鈉(c mole (+) /kg)/陽離子交換容量(c mole (+) /kg)×100。
濕潤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水分帶位於通氣層之頂部,其深度可從地表向下延伸而達到20m不等,為各種植物吸收水分之主要區域,也是地下水蒸發經過之地帶。此地帶之水分分佈受到地表狀況和地下水位高低之影響,當入滲時,土濕潤帶之水分向下移動,而於蒸發和植物蒸散時,其水分則會向上移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