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暇暖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為宣揚儒家的仁義思想,周遊列國長達十三年,到六十八歲時才返回祖國魯國。墨子是戰國時代魯人,主張消戰爭,平等互愛,由於戰國時期各國之間大大小小的征戰不斷,墨子於是奔走四方,說服各國君王放棄戰爭。他們汲汲於行道,以天下為己任,一生都為天下生民而到處奔走,所以才會有「孔子無黔突,墨子無煖席」之語。整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落腳處的煙囪都還沒被熏黑,他就得離開趕到別的地方;墨子坐的席子都還沒變暖,他也要起身離開了。每天生火煮飯必須用到的煙囪沒被熏黑,表示停留的時間極短;席子無法坐暖,表示根本沒有可以坐著休息的時間。後來「席不暇暖」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奔走極為忙碌,沒有休息的時候。
墨守成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墨翟的善於守城。墨翟,西元前501∼前416,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薄葬等學說,主張消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後世亦稱為墨子。〔參考資料〕 《墨子.公輸》於是見公輸盤1>,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2>為械3>,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4>之,公輸盤之攻械5>盡,子墨子之守圉6>有餘。 〔注解〕 (1) 公輸盤:春秋魯之巧匠。又作公輸般、公輸班;或稱魯班、魯般。 (2) 牒:小木札。 (3) 械:樓櫓;古代供守兵眺望敵人之用。 (4) 距:通「拒」,抗拒。 (5) 械:謂飛梯、橦車、飛石、車弩之具。 (6) 圉:通「禦」。 2、「成規」:《三國志.卷四四.蜀...
明若觀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過失。如果你們能去除私心,把恩澤施於人民,這樣才能大聲的說你們是積德行善的人啊!」盤庚遷殷之後,消了王室內部的紛爭,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盤庚被稱為中興之主,並為後來的武丁盛世打下基礎。後來「洞若觀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予若觀火」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觀察事物非常透澈。
邈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遙遠的樣子。《楚辭.屈原.離騷》:「抑志而節兮,神高馳之邈邈。」
戮力一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戮力同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墨子,名翟,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尚賢〉篇中,墨子主張當政的人要以尊敬賢者、任用有能力的人作為為政的根本。這個道理不只墨子提倡,古籍有言:「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湯誓〉篇也說:「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意思都是要任用賢能的人,和他們齊心合力來治理天下。後來「戮力同心」被用來指齊心合力,團結一致。
洞如觀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過失。如果你們能去除私心,把恩澤施於人民,這樣才能大聲的說你們是積德行善的人啊!」盤庚遷殷之後,消了王室內部的紛爭,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盤庚被稱為中興之主,並為後來的武丁盛世打下基礎。後來「洞若觀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予若觀火」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觀察事物非常透澈。
墨守舊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墨翟的善於守城。墨翟,西元前501∼前416,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薄葬等學說,主張消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後世亦稱為墨子。〔參考資料〕 《墨子.公輸》於是見公輸盤1>,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2>為械3>,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4>之,公輸盤之攻械5>盡,子墨子之守圉6>有餘。 〔注解〕 (1) 公輸盤:春秋魯之巧匠。又作公輸般、公輸班;或稱魯班、魯般。 (2) 牒:小木札。 (3) 械:樓櫓;古代供守兵眺望敵人之用。 (4) 距:通「拒」,抗拒。 (5) 械:謂飛梯、橦車、飛石、車弩之具。 (6) 圉:通「禦」。 2、「成規」:《三國志.卷四四.蜀...
集腋為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集腋成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墨子,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尚賢、節用等學說,主張消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墨子主張舉拔賢人,一定要打破等級制度,將尚賢真正落實在政治上。賢良之士是國家之寶,要治國,先要萃集精英、廣納賢士,因為「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意思是江河裡的水,不是從一個源頭流下來的,價值千金的白色狐裘,也不是由一隻狐狸腋下的白毛積成的。狐狸雖不見有純白者,然將一隻隻狐腋下的一小塊純白毛皮,聚集起來之後,便可縫製成一件純白狐裘,輕柔難得,至為珍貴。所以墨子便用此來說明賢良之士的多寡,影響到國家的強弱興衰,所以國君應該親近人才,尊重人才...
良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妙方,完善的計策。《文明小史》第四四回:「大帥議論極是,真是亂的良方,外交的上策。」
乞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求人憐憫。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若俯首貼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醒世恆言.卷五.大樹坡義虎送親》:「其虎見勤自勵到來,把前足跪地,俯首耳,口中作聲,似有乞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