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6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女的婚姻須由父母作主,經媒人介紹。《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明.湯顯祖《還魂記》第三六齣:「秀才,可記的古書云:『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骨瘦如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瘦骨如柴注音︰ㄕㄡˋ ㄍㄨˇ ㄖㄨˊ ㄔㄞˊ漢語拼音︰shòu gǔ rú chái釋義︰即「骨瘦如柴」。見「骨瘦如柴」條。 01.宋.楊萬里〈武陵春.長鋏歸乎十暑〉詞:「舊賜龍團新作祟,頻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又酸,兒信問平安。」 02.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二○齣》:「我千辛萬苦有甚疑猜,可不道我臉兒黃、瘦骨如柴。」 參考詞語︰骨如柴注音︰ㄍㄨˇ ㄖㄨˊ ㄔㄞˊ漢語拼音︰gǔ rú chái釋義︰猶「骨瘦如柴」。見「骨瘦如柴」條。 01.清.李永祺〈病起〉詩:「崚嶒未怕骨如柴,排悶時時強散懷。」 參考詞語︰骨瘦如豺注音︰ㄍㄨˇ ㄕㄡˋ ㄖㄨˊ ㄔㄞˊ漢語拼音︰gǔ 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織布機上用來持理緯線的梭子。參見「曾母投杼」條。《戰國策.秦策二》:「其母懼,投杼牆而走。」
流離失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選.卷二九.詩》引)1>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屏營衢路側,執手野踟躕。仰視浮雲馳,奄忽2>互相3>。風波4>一失所,各在天一隅5>。長當從此別,且復立斯須。欲因晨風發,送子以賤軀。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何夔》。 (2) 奄忽:倏忽、忽然。 (3) :越過、超過。 (4) 風波:被風所播蕩。 (5) 隅:角落。〔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何夔》是時太祖始制新科下州郡,又收租稅綿絹。夔以郡初立,近以師旅之後,不可卒繩以法,乃上言曰:「自喪亂已來,民人失所,今雖小安,然服教日淺。……愚以為此郡宜依遠...
顏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我,而是由你的師兄弟所使然。禮記檀弓上篇記載,子游問喪具,孔子答以「稱家之有無」,家裡富有,也不能禮厚葬,無財則不可以備禮。顏子家貧,又未出仕,厚葬便不合禮,孔子不許可,實為愛之以德,奈因顏子之父顏路作主,師徒雖如父子,畢竟不是父子,終於不能止其厚葬,所以自歉而又責備門人。*子畏於匡,顏淵後。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孔子在匡,被匡人圍困,後雖脫險,卻與弟子失散,顏淵落在後面,最後才趕上來,孔子一見便說:「我以為你死了。」顏淵說:「老師在,弟子怎敢死。」孔子知道顏子不會死,「吾以汝為死矣」是一時歡...
橫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循正道而行。《周禮.秋官.野廬氏》:「凡有節者及有爵者至則為之辟,禁野之橫行徑者。」也作「衡行」。
歌功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乃與私屬遂去豳,度漆、沮,梁山,止於岐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復歸古公於岐下。及他旁國聞古公仁,亦多歸之。於是古公1>乃貶2>戎狄3>之俗,而營築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4>;作五官5>有司。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注解〕 (1) 古公:即周太王。周文王姬昌之祖父。初居邠,為避狄人侵擾,遷於岐山下之周原,邠人皆追隨,乃於其地立國,國號周。武王時,追尊為太王。 (2) 貶:減少、減損。此處有變革之意。 (3) 戎狄:指居於西北邊境外的野蠻民族。 (4) 邑別居之:設邑落分別居住。 (5) 五官:周代之五官,分別為司...
百聞不如一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六九.趙充國辛慶忌傳.趙充國》時充國年七十餘,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問誰可將者,充國對曰:「亡於老臣者矣。」上遣問焉,曰:「將軍度1>羌虜何如,當用幾人?」充國2>曰:「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隃3>度,臣願馳至金城4>,圖上方略5>。然羌戎小夷,逆天背畔,滅亡不久;願陛下以屬老臣,勿以為憂。」上笑曰:「諾。」 〔注解〕 (1) 度:音ㄉㄨㄛˋ,推測。 (2) 充國:指趙充國(西元前137∼前52),字翁孫,西漢隴西上邽人。善騎射,好兵法,熟悉匈奴與羌族的情況。武帝時破匈奴有功,拜中郎將;宣帝時破羌。其言屯田十二便,寓兵於農,為世所推重。卒諡壯。 (3) 隃:音|ㄠˊ,遠,同「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循。通「沿」。《荀子.禮論》:「越月時,則必反鉛過故鄉。」唐.楊倞.注:「鉛與沿同循也。」
佛洛依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詞。此外值得注意處,為弗氏早先認為歇斯底裡|歇斯底-{裡}-症(hysteria),源自孩童時期之性矩(sexual abuse),但晚後捨棄此稱為誘姦理論(seduction theory)的說法(參見其《性矩索引》(The Index of Sexual Abuse)),直言許多案例中均發現,孩童時期性矩之記憶,並非出自事實,多源出想像。弗氏轉而重視伊底帕斯理論,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