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49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手向下壓。《說文解字.手部》「」字.清.段玉裁.注:「以手抑之使下也。」如:「電鈴」。《水滸傳》第三一回:「武松左腳早起,翻筋斗踢一腳,住也割了頭。」
2.抑止、擱置。如:「兵不動」。《詩經.大雅.皇矣》:「爰整其旅,以徂旅。」
3.依照。如:「照」、「圖索驥」。唐.高適〈東征賦〉:「山川之險阻,救天地於屯蒙。」
4.撫、扶。《史記.卷六九.蘇秦傳》:「於是韓王勃然作色,攘臂瞋目,劍仰天太息。」
5.巡行。《史記.卷一一一.衛將軍傳》:「遂西定河南地,榆谿舊塞。」唐.李白〈永王東巡歌〉一一首之七:「王出三山五湖,樓船跨海次陪都。」
6.考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考實形,不能謾於一人。」宋.蘇軾〈論始皇漢宣李斯〉:「秦始皇時,趙高有罪,蒙毅之,當死。」
7.彈奏。《警世通言.卷一○.錢舍人題詩燕子樓》:「忽有一妓,抱胡琴立於筵前,轉袖調絃,獨奏一曲,纖手斜拈,輕敲慢。」
1.文章中編者經研究考查後,所作的說明或判斷。如:「語」。也作「案」。
2.姓。如元代有攤。
部就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巡查所轄的部屬,歸入所屬的班列。語本《文選.陸機.文賦》:「然後選義部,考辭就班。」後引申指作文章時,依照文義、安排章節,並將確切的詞句放在適當位置;亦可指做事依照一定的層次、條理。《歧路燈》第九九回:「我一發勞動小相公大筆,寫個書名簽兒,部就班,以便觀書者指名以求,售書者認簽而給。」《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他那個兒子,只部就班的,也就作到公卿,正用不著到那等地方去名外圖利。」
圖索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照圖象尋求好馬。語本《漢書.卷六七.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於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後比喻做事拘泥成法,呆板不知變通。元.袁桷〈示從子瑛〉詩:「隔竹引龜心有想,圖索驥術難靈。」
2.照線索尋找、探求。比喻掌握線索,易於辦事。
捺不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法抑制、忍耐。如:「他終於捺不住胸中的怒氣而大發雷霆。」《警世通言.卷二.莊子休鼓盆成大道》:「那婆娘心猿意馬,捺不住。悄地喚老蒼頭進房,賞以美酒,將好言撫慰。」《老殘遊記》第一七回:「翠環此時捺不住,料想一定凶多吉少,不覺含淚跪到人瑞面前。」
步就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部就班」。見「部就班」條。01.《三俠五義》第九四回:「編書的用心最苦,手裡寫著這邊,眼光卻注著下文。……只好是步就班,慢慢敘下去,自然有個歸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抑止、忍耐。《清平山堂話本.刎頸鴛鴦會》:「氣得捺不下,打一磚去。」《老殘遊記》第一七回:「翠環此時捺不住,料想一定凶多吉少,不覺含淚跪到人瑞面前。」也作「納」。
兵不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暫時停住軍事行動,有觀望形勢的意思。今也指有任務卻不採取行動。《三國演義》第一一回:「於是傳檄三寨,且兵不動,遣人齎書以達曹操。」《文明小史》第五九回:「幕府裡面子上雖含糊答應,暗地裡卻給他個兵不動。」也作「兵不舉」、「案兵不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者對作品的相關內容所做的說明、評論或考證等。《清史稿.卷一六.仁宗本紀》:「館臣呈進敕修明鑑,於萬曆、天啟載入先朝開創之事,又加語頌揚,於體例均為未合。」也作「案語」。
牌理出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不照常理做事。如:「他做事喜歡出奇招,老是不牌理出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照、遵照。如:「工程師照說明書的指示操作機器。」《紅樓夢》第九五回:「次日早起,凡有品級的,貴妃喪禮進內請安哭臨。賈政又是工部,雖照儀注辦理,未免堂上又要周旋他些,同事又要請教他,所以兩頭更忙。」清.朱克敬《瞑庵雜識》卷二:「至抽釐之法,並著各督撫照部定章程,簡明條款,分晰開載,榜示通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