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0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災禍。如:「遭」、「池魚之」。《易經.坤卦.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唐.韓愈〈圬者王承福傳〉:「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故吾不敢一日捨鏝以嬉。」
殘害。如:「禍國民」。《孟子.告子下》:「民者,不容於堯舜之世。」
池魚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宋司馬桓有寶珠,後因畏罪出亡,故投珠於池中。景公派人汲乾池水,但尋珠不著,而池魚卻因此而亡。典出《呂氏春秋.孝行覽.必己》。一說為春秋時,宋人名池中魚者,居近城門,城門失火,延及其家。一說為宋城門失火,眾人汲乾池水灌救,致使池乾魚死。俱見《太平御覽.卷九三五.鱗介部.魚上引風俗通》。後比喻無辜卻受牽累而遭禍。明.瞿佑《剪燈新話.卷一.三山福地志》:「汝宜擇地而居,否則恐預池魚之。」也作「池魚之禍」。
及池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無故受累。參見「城門失火,及池魚」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遭遇災禍。《三國演義》第七回:「追敵孫堅方殞命,求和桓階又遭。」
2.牽連受罪。《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應死囚徒俱脫網,施仁郡守反遭。」
城門失火,及池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於宋城門附近的池仲魚,因城門失火,延及他家而活活被燒死的故事。一說指宋城門失火,人盡取池水滅火,魚因乾渴而死。見《太平廣記.卷四六六.池中魚》引《風俗通》。比喻無端受災禍連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九回:「你們這件事鬧翻了,他們窮了,又是終年的鬧饑荒,連我養老的幾吊棺材本,只怕從此拉倒了;這才是『城門失火,及池魚』呢!」
禍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國家和人民都受到災禍。如:「這些漢奸禍國民,無惡不作,令人痛恨。」也作「病國民」。
魚池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無辜的災禍。見「及池魚」條。01.宋.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一二.雜記》:「邑因繭絲之取,邑無生意,民&244fe.jpg;魚池之。」 
積惡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易經.坤卦.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多行不善,則會遭受惡報。勸人不要行惡,以免禍延子孫。南朝宋.釋法明〈答李交州難佛不見形〉:「積善餘慶,積惡餘,雖新新生滅,交臂代謝,善惡之業,不得不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人民遭受禍害。如:「禍國民」。《孟子.告子下》:「不教民而用之,謂之民。民者,不容於堯舜之世。」清.曾國藩〈王翰城刺史五十壽序〉:「福民,則我實福之也;民,則我實之也。」
蠹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危害國家,殘害百姓。《明史.卷二一八.方從哲傳》:「代營榷稅,蠹國民。」也作「蠹國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