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8.29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距今約四、五千年前,在長江下游的太湖流域,發展了良渚文化。玉正是良渚居民用以祭祀神祇祖先的重要禮器。良渚玉的基本造形為略呈上大下小的方柱體,有上下貫穿的大圓孔;外壁以四個轉角線為中心,上下垂直堆疊地雕琢「面紋」。這件深淺交雜的褐色玉,是典型的良渚文化晚期玉;外壁分為六節,每節以轉角線為中心各琢一小眼面紋,全器共有二十四個面紋。每個面紋以刻有平行線的長橫稜象徵神祖所戴的「羽冠」;以同心雙圈刻繪出眼睛,還刻有代表眼角的短線;象徵鼻子的短橫稜上,則刻繪兩端方轉的單線。因為年代久遠,這些刻紋都已模糊。
(良渚文化晚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件大玉應是在十九世紀入藏清宮的,所以在它的器表沒有乾隆皇帝的題詩,因此保留了它的原貌。它是以深碧綠色泛深淺赭斑的閃玉(Nephrite)琢成。表面還留有最初切璞時的圓弧形凹陷痕。高方柱體,略呈上大下小。中孔由兩端對鑽,接合處有不整齊的台階面。上射口略外撇,下射口較直。以四個方轉角為小眼紋的中心,自上而下,雕琢十七節小眼面紋,所以在這件玉上,共有六十八個小眼面紋。到了良渚文化晚期時,已少見如上一件良渚文化時期玉上所雕的小眼、大眼面紋的組合花紋。而常以多層小眼面紋取代。且有時在這類高的上射口處,以極輕的、斷續的細陰線,刻出神秘的符號。如這件玉的上射口上,就有這樣的符號。其中之一為每條邊線都略呈內凹的菱形;相對的另一邊,則刻一上大下小的立柱,下方接著五個小圓圈。其內涵或與當時人們信奉的「神鳥」有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一種用以祭地的玉器,呈方柱形,中有圓孔。《說文解字.玉部》:「,瑞玉。大八寸,似車釭。」《周禮.春官宗伯.大宗伯》:「以蒼璧禮天,以黃禮地。」
2.姓。如宋代有師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形容玉石碰擊聲。唐.潘存實〈賦得玉聲如樂〉詩:「后夔如為聽,從此振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色的瑞玉。古代祭祀用的禮器,體呈方形,有的作長筒狀,外邊有八角,內有圓孔。《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蒼璧禮天,以黃禮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557~610)姓李,出家名道江,為北朝高僧。齊末入晉陽講仁王經於宣德殿,齊亡,周武帝召為通道觀學士,時武帝毀滅佛教,乃更名為「彥」。隋初圓寂。譯經凡二十三部,一百餘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寒冷。如:「凜冽」、「凜凜」。《文選.潘岳.閑居賦》:「凜秋暑退,熙春寒往。」唐.韓〈秋晚信州推院親友或責無書即事寄答〉詩:「月寒深夜桂,霜凜近秋松。」
侃侃而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侃侃正論注音︰ㄎㄢˇ ㄎㄢˇ ㄓㄥˋ ㄌㄨㄣˋ漢語拼音︰kǎn kǎn zhèng lùn釋義︰猶「侃侃而談」。見「侃侃而談」條。 01.清.昭槤《嘯亭雜錄.卷七.顧總河》:「每大事,(顧)侃侃正論,不避利害,人以『鐵牛』呼之。」 參考詞語︰侃侃直談注音︰ㄎㄢˇ ㄎㄢˇ ㄓˊ ㄊㄢˊ漢語拼音︰kǎn kǎn zhí tán釋義︰猶「侃侃而談」。見「侃侃而談」條。 01.《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七回》:「這藍寶堂卻從從容容的,到了法堂之上,侃侃直談,據著公理爭辯,竟被他得了贏官司。」
鳥盡弓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舊五代史.卷一九.梁書.氏叔等列傳》:「史臣曰:『叔而下,咸以鷹犬之才,適遇雲龍之會,勤勞王室,踐履將壇,然俱不得其死,豈不惜哉!得非鳥盡弓藏,理當如是耶?』」
珠圓玉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珠子一般渾圓,像玉石一般溫潤。語本唐.張文〈詠水〉詩:「方流涵玉潤,圓折動珠光。」後用以比喻文詞圓熟或歌聲圓潤。清.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姜夔詞》:「北宋詞多就景敘情,故珠圓玉潤,四照玲瓏。」也作「玉潤珠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