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4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蟲」條。
黑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黑豆Aphis craccivora無翅胎生的成蟲體呈漆黑色,若蟲為黑褐色,但因體表披有白色粉末,而呈灰色。有翅型胎生成蟲觸角第三節顏色較淡。無翅卵生成蟲漆黑或黑褐色,且時帶光澤;複眼深紅色;口吻緣褐色至暗褐色;基節、後足腿節端半、脛節末端、跗節為黑褐色,轉節、前中足之腿節為黃褐色,其他部分顏色較淡;腹管、尾片、尾板、生殖板為黑褐色至黑色。有翅雄蟲其顏色與外部形態多與有翅胎生成蟲相同。有性型個體於十二月至隔年一月間出現。其主要寄主植物為豆科植物,但會隨季節轉換寄主。普遍分布於全省中、低海拔各地區。本種之無翅型個體製成玻片後,可見體背具有深色之大片斑紋,易與其同屬之種類區別。本種敘述主要引用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同翅目。身體作卵圓狀,呈綠色、棕色或黃色,成蟲多無翅。通常群體棲息於植物根、莖、葉上,以管狀的口器吸取汁液維生,能使植物枯萎,被視為害蟲。蟲會分泌蜜汁以養幼蟲,螞蟻亦喜食此蜜汁,故有外敵襲擊蟲時,螞蟻會保護蟲,趕走外敵,此即為蟲與螞蟻的共生現象。蟲的種類繁多,通稱為「膩蟲」。
玉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玉米Rhopalosiphum maidis其無翅胎生成蟲體呈藍綠色,較長形。有翅胎生成蟲觸角三、四、五節各有17、0~5、0~2個副狀感覺器,於第三節上的排列無序,亙佈全節;足幾乎全部為黑色;腹管稍微膨大,管口略小,全長有微刺橫列。其有翅型雄蟲體色為暗褐色至黑暗色;頭部、觸角、胸部、胸足、腹管、尾片、尾板、複眼為黑褐色;但前足轉節、腿節基部、通常色略淡,為淡灰黑色;口吻為綠褐色,末節為深褐色;腹部為深綠色。前後翅翅脈正常,前翅除基室外,布滿了嵌紋,後翅具翅鈎3~4個。有性雄蟲於11月至1月出現,但卵生雌蟲至今尚未發現。其寄主植物為禾本科之玉米、大麥、水稻、甘蔗、高梁、台灣野稗、狗尾草、雀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翅胎生成蟲呈暗綠色、灰綠色、黃白色、藍灰色或全身綠色但腹部 1-5 節黃色等,體色因寄主植物及環境溫度影響變化非常大;無翅型觸角無副感覺器分布,有翅型在觸角 Ⅲ 節具 3-15 個副感覺器 (通常為 4-7 個),排成一列,VI 節通常沒有副感覺器,少數個體有 1 或 2 個。
稻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稻麥Rhopalosiphum padi無翅胎生成蟲為黃綠色,皮平滑,腹管有橫刻紋,近先端細縊,故管口明顯。有翅者觸角三、四、五節各有19~28、7~10、1~3個副狀感覺器,於第三節上者排列無序,亙佈全節。其寄主植物為禾本科的大麥、小麥、燕麥、玉米、水稻、燕麥,兩耳草,及薔薇科的梅、桃。於台灣發生量不大,一般於秋末及冬季寄生禾本科植物,棲於葉背、葉面或穀粒取食,如根部外露也會為害根部;於春季則為害梅樹之嫩枝及嫩葉部,往往引起嚴重之煤煙病,使植株發育不良或葉片老化,甚至易於枯爛。在此以許洞慶(1980)及陶家駒(1990)所發表之文獻內容為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昆蟲綱同翅目。成蟲體色不一,有淡綠、綠、淡紅、淡棕諸色,成蟲與幼蟲皆喜伏息在菸草葉下,吸食汁液,並分泌蜜露,以危害菸草、蔬菜、果樹為主。
楤木雙尾(1937-168)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玻片
桃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桃粉Hyalopterus pruni又名桃粉大尾,無翅胎生型之成蟲為淡黃綠色;體披白粉。其有性型之雌成蟲無翅,體紅色,綠色或紅綠色均有;身披白粉,頭部黃褐色,複眼紅色;口吻末二節淡黑褐色至黑褐色,末端色較深;胸、腹部同一色,為綠褐色;腹管、尾板、尾片黑褐色或黑色。本種由其體披白粉、腹管微短於尾片、且著生於腹部之管基部收縮,端部無瓶口狀部;尾片具毛5根等特徵,極易與其相近種類區別。其主要寄主植物為蘆葦及桃樹,分布於全省低海拔地區。本敘述主要引用許洞慶(1980)及陶家駒(1990)所發表之文獻內容。
無肘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肘脈Hysteroneura setariae無翅胎生之成蟲體褐色、紅褐色、藍色或黑褐色;尾片顏色較淡。有翅型後翅缺乏肘脈,僅具一斜脈。有翅型雄蟲,體色黑褐色或暗褐色,一般較有翅胎生成蟲色深。本種寄主植物主要為禾本科植物及薔薇科桃樹,主要棲息與取食部位通常集中於寄主植物之花器,為 其一大特色。如發生量多,可移至葉部或外露的根部為害。無肘脈一年四季均可分在中、低海拔有禾本科雜草生長的地方,為在台灣地區夏、秋季分布量較多的蟲種類之一。本種敘述主要引用許洞慶(1980)及陶家駒(1990)所發表之文獻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