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8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名。春秋時邾國,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縣地,戰國時改為,為楚所滅。
2.姓。如明代有允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族(Tsou)2 分布3 親族系統:父系社會4 收成祭(Homeyaya)5 凱旋祭/戰祭(Mayasvi)6 成年禮7 關鍵字8 參考資料 族(Tsou) 分布族最初的居住地區較廣,後來從玉山附近向西遷徙,繞經嘉義一代平原而到達阿里山的溪谷中。大致分布於嘉義縣、南投縣、高雄縣等地。(註一P.028)(註二P.32)(註三P.025) 親族系統:父系社會 收成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305?~前240?)戰國時齊人。長於思辯,倡九州說、五德終始說,為陰陽家的先驅。著書立說,名重諸侯,燕昭王曾師事之。因其言論迂大而閎辯,齊人稱之為「談天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陽先與莊忌,枚乘等人游於吳王劉濞門下,在當時以口辯著稱。後來見劉濞有反叛的跡象,作《上吳王書》陳說利害以勸諫之。因吳王不聽,兩人遂去吳游於梁。投在梁孝王劉武門下。後在梁遭人誣陷,下獄,作《獄中上樑王書》為自己辯誣。這篇文章它大量引征史實,運用比喻,論「讒毀」之禍,表述自己「忠信」的心跡。主要以排比鋪張為手段,語意層見復出,滔滔不絕,以此造成盛大的氣勢,是典型的戰國文章的辯士風格。《漢書•藝文類》在縱橫家類著錄有《陽》七篇,也說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孔子為魯人,孟子為人,故稱文教鼎盛的地方為「魯」。《莊子.天下》:「其在於詩書禮樂者,魯之士,搢紳先生,多能明之。」唐.孟浩然〈書懷貽京邑同好〉詩:「維先自魯,家世重儒風。」
2.人名。(西元1885~1954)原名澄生,字海濱,廣東大埔人。清末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參與革命。歷任中山大學校長、國民政府委員、總統府資政、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等職。著有《廿九國遊記》、《中國國民黨史稿》、《三月二十九日革命史》、《魯文存》等。
魯遺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孟遺留下來的儒家學風。《梁書.卷三九.羊侃傳》:「吾聞仁者有勇,今見勇者有仁,可謂魯遺風,英賢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戰國時齊人,生卒年不詳。有辯才,善鼓琴。齊威王時封為相,機敏擅言,常以巧喻諫威王而獲得接納,大獲寵信,受封為成侯。
纓齊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君喜好長纓,後因眾皆仿效而斷纓絕患;齊桓公好衣紫衣,後因舉國爭仿而刻意厭惡紫衣,杜絕盲從。典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後以纓齊紫比喻上行下效。《南史.卷七一.儒林傳.伏曼容等傳》論曰:「語云:『上好之,下必有甚焉者。』是以纓齊紫,且以移俗。」
元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標(1551~1624)字爾瞻,別號南皐;豫之吉水人。萬曆五年(1577)中進士,其年十月,江陵張居正奪情,元標懷疏長安門,值吳中行等以論奪情受杖,元標俟其杖畢,出疏以授寺人,寺人不肯接曰:「汝豈不怕死,得無妄所論乎?」元標曰:「此告假本也。」始收之,有旨杖八十,戍貴州都勻衛。居正歿,擢吏部給事中。接事後即上陳五事:培聖德、親臣工、肅憲紀、崇儒行、飭撫臣、直言敢諫。又劾禮部尚書徐學謨、南京戶部尚書張士佩,罷之。除學謨為首輔申時行之兒女親家,使申時行極為難堪。而是時黨論方興,謂趙定宇、吳復菴號召一等浮薄輕進好言喜事之人,與公卿大臣為難,大臣與言官相論訐不已,元標尤為申時行等所懷恨,乃因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85~1905)原名紹陶,字慰丹,四川巴縣人。清末留學日本,回國後加入章炳麟等組成的愛國學社,力倡革命抗清,著《革命軍》一書歷數滿人腐敗罪狀,宣揚民主,號召國人革命。後因常在蘇報發表文章攻訐清廷,與章炳麟等同遭拘禁,兩年後死於上海租界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