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6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形目。體側扁,長橢圓形,有細鱗。兩眼位於體右側,常以左側橫臥海底,為底棲性魚類。主產於溫帶及寒帶,以北方較多。也稱為「比目魚」。
情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鶼,比翼鳥;,比目魚。「鶼情深」比喻夫婦愛情深厚,相處融洽。如:「那對夫妻鶼情深,為眾人稱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翼鳥和比目魚。比喻感情深厚的夫婦。如:「鶼情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目魚與比翼鳥。比喻夫婦或比並的人物、事物。如:「鶼情深」、「七爺與八爺鶼,不可或離。」
長臂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橢圓形,背、臀緣呈弧形,標準體長為體高的2.7-3.0倍;兩眼均在右側。頭小,圓鈍,腹緣圓滑,背緣較凹。吻稍長於眼徑,眼間距小且具鱗片。口小,傾斜,對稱;上頜達眼前緣;齒呈絨毛狀,前側齒2列,後側齒不連續。鰓耙薄且小;兩側被櫛鱗,鰭皆裸露;側線直線狀,在胸鰭處稍上揚,側線鱗數55-60。背鰭正常,起點在眼之前,軟條數66-71;臀鰭軟條數50-54;胸鰭第1鰭條呈絲狀,長約於頭長的2.0-2.2倍,軟條數5;尾鰭尖圓形。體灰褐色,沿背、腹緣及側線上下有許多暗色點,尾鰭前部有2個黑斑,胸鰭淡黑色;盲側體白色或灰白色。
木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leuronichthys cornut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6)
體高寬,側扁;口小,傾斜;尾鰭圓型;體咖啡色;體側及各鰭佈滿深褐色斑點;胸鰭具黑色帶;體長可達30公分。
日本、韓國、黃海、東中國海、台灣。
棲息沙泥質海底之肉食性魚類,生長過程為左側眼睛移到右側或右眼移到左側,而與左側或右側的眼睛並排。
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Order Pleuronect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亞目(Suborder Pleuronect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科(Family Pleuronectidae)
壯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橢圓形,背、臀緣呈弧形,標準體長為體高的2.2-2.6倍;兩眼均在右側。頭小,圓鈍,腹緣圓滑,背緣較凹。吻稍長於眼徑,眼間距小且具鱗片。口小,傾斜,對稱;上頜達眼前處;齒呈絨毛狀,前側齒2列,後側齒不連續。鰓耙薄且小;兩側被櫛鱗,鰭皆裸露;側線直線狀,在胸鰭處稍上揚,側線鱗數45-52。背鰭正常,起點在眼之前,軟條數62-70;臀鰭軟條數46-53;胸鰭第1鰭條呈絲狀,長於頭長,軟條數4;尾鰭尖圓形。體淡褐色至黃褐色,沿背、腹緣及側線上下有許多暗色小點,奇鰭上亦有一些小斑點,胸鰭一致為黑褐色;盲側體白色或灰白色。
或星斑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latichthys stellatus (Pallas, 1788)
體長卵型;口大;傾斜;體褐色;背、臀及尾鰭具有大型黑斑;體長可達1公尺。
由阿拉斯加到南加州、日本海。
棲息沙泥質海底之肉食性魚類,生長過程為左側眼睛移到右側,而與右側的眼睛並排。
高經濟價值魚類,供食用及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Order Pleuronect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亞目(Suborder Pleuronect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科(Family Pleuronectidae)
滿月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amariscus latus (Matsubara & Takamuki, 1951)
體橢圓型;頭小;兩眼於右側;胸鰭第一鰭呈絲狀;尾鰭尖型有兩黑斑;體灰黑色;體側有許多列小點;胸鰭黑褐色;體長可達13公分。
日本、台灣、菲律賓。
棲息沙泥質海底之肉食性魚類,生長過程為左側眼睛移轉到右側,而與右側的眼睛並排。
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Order Pleuronect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亞目(Suborder Pleuronect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科或對科(Family Samaridae)
奈脫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呈長橢圓形,側扁;兩眼均在右側,兩眼相接。吻短於眼徑。口小,傾斜;上頜達眼前緣之下方;齒成窄帶狀,上下頜齒2列,盲側下頜齒發達,眼側微小或無。鼻腔內具一短中軸,鼻嗅葉由此輻射伸出;眼眶上無鬚。眼側被強櫛鱗,盲側被圓鱗;僅眼側具側線,鱗數約70,盲側側線不發達。背鰭起點在上眼後緣上方,軟條數64;臀鰭軟條數54;兩側均具胸鰭,眼側者較盲側長;尾鰭尖圓形。眼側體灰褐色,具黑斑,背﹑臀鰭具不規則斑紋,尾鰭上下緣中央有對黑斑,胸鰭灰黑色;盲側灰白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