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末節繁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繁文縟節」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元稹〈授王永太常博士制〉(據《全唐文.卷六四九.元稹》引)朕明年有事於南郊1>,謁2>清宮,朝太廟3>,繁文縟禮,予心懵然4>。雖舊章具存,而每事思問。求可以教諸生習儀於朝廷者,有司以扑齥上,求其勉慎所職,無令觀聽者有云,可守太常博士。 〔注解〕 (1) 南郊:京城南面的郊外,通常為太廟所在,古代天子於此祭天祀祖。 (2) 謁:音|ㄝˋ,進見、拜見。 (3) 朝太廟:朝,參拜。太廟,天子為奉祀其祖先而興建的宗廟。 (4) 懵然:糊無知的樣子。懵,音ㄇㄥˊ。
糯米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用澱粉製成之薄膜,其薄如紙,故名之。即將澱粉調成稀漿,去除雜質,以熱水沖調,製成澱粉糊。在乾燥器上,待乾燥後形成一層透明薄紙。常用於糖果、糕點的包裝上,可食用。
短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缺少見識、糊。《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我本是沒行止的,只因家貧無錢葬母,做出這個短頭的事來。」
油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桐油的大張防水紙,作為擋雨、覆蓋用。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一折:「我則怕蓋行李的油單有漏處,我與你須索從頭覷。」也稱為「油單紙」。
爬孤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元節民俗遊戲。源於福建一帶。本因鬧飢荒,富裕人家為平息紛爭,共同籌款設置孤棚,讓飢民公平爬上棚頂爭食。今日則演變為由四根長杆架設一高約三十餘尺的高架,杆上抹油脂,參與者分成四隊分由四杆爬上,以先爬上棚臺者得勝。是一種鬥智鬥力的遊戲。臺灣恆春地區仍保留此風俗。
吊在麵糊盆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糊里糊。在麵糊漿裡攪和,借以比喻糊里糊。《金瓶梅》第一九回:「纔請這蔣太醫來看,恰吊在麵糊盆內一般,乞那廝局騙了。」
大雅可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風雅,值得觀看。《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一味抹油硃畢,則大書『前門綠柳垂金鎖,後戶青山列錦屏』之類,則以為大雅可觀。」
抹土搽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劇演員的抹上妝。《宋元戲文輯佚.耿文遠》:「鼓鑼鼓鑼聲催,施呈百戲,抹土搽灰做硬鬼。」《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宦門子弟錯立身.第一二出》:「趍搶嘴臉天生會,偏宜抹土搽灰。」也作「搽灰抹粉」、「搽灰抹土」。
圖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抹鉤止,是修改文章的行為。也作「乙」。
三熏三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次用香料身,三次沐浴,以表對人的禮遇、尊重。宋.陸游〈與李遠使啟〉:「一琴一龜,預想鈴齋之靜;三熏三沐,尚陪藥市之遊。」也作「三釁三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