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分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解、分辨道理。《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五:「陳氏曉得分理不清的,走了轉來,一心只要自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大。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一上.詁》:「觰,大也。」
巴利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綜合性的中古印度雅利安語,為上座部佛教專用。約西元前三世紀從印度傳至斯里蘭卡的佛教三藏,以巴利語口誦,至西元前三十多年,首次用文字記載。巴利語隨上座部佛教的宏揚,傳入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並藉當地慣用的文字記錄。西元一八八一年在英國創立巴利佛教聖典學會,推動巴利語典拉丁文字校勘本的出版和英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蕺菜。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十上.草》:「蒩,蕺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鳥夜鳴。宋.陸佃《埤雅.卷七.鳥.鶌鳩》:「凡鳥朝鳴曰嘲,夜鳴曰㖡。」
大智度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佛教典籍。一百卷。後秦鳩摩羅什譯。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的注書。古來傳說作者為龍樹,但現代學界多不接受這種說法。書中引述資料豐富,為研究印度佛教史的重要資料。中國三論宗將它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合稱為「四論」。簡稱為「大論」、「智度論」、「智論」。
妙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悟,超越尋常的領悟。《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列傳一.邵雍》:「妙悟神契,洞徹蘊奧,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元史.卷二六.仁宗本紀三》:「仁宗天性慈孝,聰明恭儉,通達儒術,妙悟典。」
重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複做出同樣的錯誤。[例]假出獄不久,沒想到他又重犯傷害罪,再度入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書上記載的一種楸樹。即鼠梓。葉大如桐樹而黑。《爾雅.木》:「楰,鼠梓。」清.郝懿行.義疏:「今一種楸,大葉如桐葉而黑,山中人謂檟楸。」《詩經.小雅.南山有臺》:「南山有枸,北山有楰。」唐.孔穎達.正義:「楰,鼠梓。……郭璞曰:『楸屬也。』陸璣.疏曰:『其樹葉、木理如楸,山楸之異者,今人謂之苦楸是也。』」
放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把人放。《三國演義》第二回:「督郵逼勒縣吏,欲害劉公;我等皆來告苦,不得放人,反遭把門人趕打!」《文明小史》第三八回:「但則這件事要馬上放人,卑職實是不敢,等卑職立刻上院,把大人的話回明了撫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