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統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一或獨立。如:「海峽兩岸由於特殊的政治形勢,使得生活在臺灣地區的民眾對統獨各有不同的看法。」
大眾社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工業化、都市化之後的社會現象,為傳統封建價值衰退後,異化勞動分工所產生的疏離、孤立、未反思人格的個體集合。德國法蘭克福學派(The Frankfurt School)學者認為大眾社會易受政治與媒體的操弄。
第四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國民事與刑事訴訟法均規定三級審制,如存在一些特殊的政治或司法手段,可能干涉正常司法程序或判別結果。在一般司法審判制度之外的另一種最高司法審判制度,通常為負面意義的名詞。其中以解釋憲法與法令的機關最受注意,如我國的大法官會議即是一個最易受批評的第四審機關。
特惠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惠關稅制度,對於具有殖民地關係或密切政治同盟和經濟關係國家的輸入品,課以最低稅率的關稅。
民主改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民主為目標所推動的各項政治、社會改革。
臺灣經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筆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際性作家組織。起源於西元一九二一年倫敦的作家聚會,後逐漸擴大,至二○一六年時,已於一百多個國家成立分會。其宗旨在捍衛藝術創作的自由,並促進作家間的相互了解及合作。蔡元培、胡適等人於一九三○年於上海發起組織分會,對日抗戰時暫停運作,後又於臺灣復會。會章規定不過問政治、不發表主張,純粹是友誼團體。
羈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梁末羈北文士」是指梁末侯景之亂與江陵覆亡之際,一批流亡羈旅北朝的文士。由於羈北文士的羈留北方是一突發性的集體事件,自不同於往昔三國分裂及西晉末年五胡亂華以來,南北流亡的個例。對羈北文士本身而言,因頓然喪失過去南朝的生活憑藉,而陷於一政治文化形態全然迥異的北朝環境,個人的處境、心境都有所變化,表現在文學創作上的風貌,也大不同於六朝的主流文學,因此值得加以注意。
統一戰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指幾個階級或幾個團體,為了某種共同的政治目的結成的聯盟。也稱為「聯合戰線」。
鐵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治選舉時,政黨或候選人所能確切掌握的同意票。如:「他評估自己在選區內擁有大批支持的鐵票,因此決定參加下屆的市議員選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