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捧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唐宋時侍衛皇宮的軍。瞿蛻園《歷代職官簡釋.捧日天武四廂》:「宋制,殿前司有捧日、天武左右四廂。略同唐制各置都指揮使、都虞候,每都有軍使、副兵馬使。」
烽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烽火臺。用來偵察敵人的地方。如:「前方烽候傳來備戰的訊息,軍馬上進入緊急狀態。」
燈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燈疊為山形。《宋史.卷一四二.樂志十七》:「臺上奏教坊樂,舞小兒,臺南設燈山,燈山前陳百戲。」
鼓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打鼓用的棒子。[例]鼓號樂整齊劃一的揮動鼓錘,奏出雄壯、和諧的音樂。 △鼓捶、鼓槌、鼓鎚
邊防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防守邊境的軍
沒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倒霉、不幸。元.曾瑞〈快活三過朝天子.花刷子拽大權〉曲:「又待趁風流成就了好姻緣,又待認沒幸看錢面。」《水滸傳》第七六回:「中央秦明見了兩邊衝殺過去,也招動本紅旗軍馬,一齊搶入陣中,來捉童貫。正是:從前作過事,沒幸一齊來。」也作「沒興」。
莆仙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今福建省莆田、仙遊一帶的劇種。常用曲牌二百多個,分大題、小題二種。劇目幾乎保存了宋、元南戲的全部劇目,亦有源自民歌、佛曲等曲調。樂只有司鼓、司鑼、司吹三人,樂器有小嗩吶、笛管、大嗩吶、笛子、二胡、大三弦等。因舊屬興化府,故也稱為「興化戲」。
焚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渡河後自焚其舟,以示必死的決心。《左傳.文公三年》:「秦伯伐晉,濟河焚舟,取王官及郊。」《醉醒石》第一四回:「玄時蘇秀才打起精神,做個焚舟濟河,莫氏也割不斷肚腸,望梅止渴。」
緋綠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代雜劇,因所著衣裳的顏色而稱為「緋綠社」。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二.舞》:「四國朝、遏雲社、緋綠社。」簡稱為「緋綠」。
北洋海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末中國海軍艦之一。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創建,於光緒十四年(西元1888)完成。計有鐵甲戰艦二艘、巡洋快船七艘、砲船六艘,合計大小廿五艘,共約四萬五千餘噸,水師提督為丁汝昌。當時占世界海軍第八位,後於甲午戰時,為日本海軍所燬,丁汝昌仰藥自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