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1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原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物最初或最原始的模式。文學上常用來稱某故事的原始型態,也稱為基本型態或基型。[例]這篇小說以追日神話為原型,表現主角不屈不撓的意志。
屈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委屈順從。《後漢書.卷八十.文苑傳下.張升傳》:「其意相合者,則傾身交結,不問窮賤;如乖其志好者,雖王公大人,終不屈從。」《花月痕》第十二回:「明知此事來得詫異,但素來是個孝順的,沒奈何只得屈從。」
奴顏媚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威武不屈
口快心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祥應詔勤王,奉使入元軍議和,被執。後脫歸,輾轉浙、閩、粵,繼抗元師,戰敗被執,拘燕三年,宋既亡,終不屈,遂被殺。臨刑,作〈正氣歌〉以見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吟嘯集》。
分廷抗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從沒見過有人這樣對您。以往天子諸侯接見您,沒有不以相稱的禮節對待,您總還有些高傲不屈的神色。今天這位漁夫對您無禮,您卻彎腰屈身,對他如此恭敬,有點不合理吧?」孔子便趁機教育子路,指出人無貴賤之分,只要懂得道理,都值得尊敬。文中的「分庭伉禮」指諸侯以分處庭中,相對設禮,以平等的禮節對待孔子。後來「分庭抗禮」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當。亦用於比喻兩者對立。
守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改變原來的節操。[例]史可法守節不屈的精神,足為後世典範。
膾炙一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膾炙人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僖宗乾符年間,周朴因遇黃巢之亂,不屈從黃巢而被殺。朴死後,僧人樓浩蒐其詩百篇,編成《周朴詩集》二卷。唐人林嵩為《周朴詩集》寫了一篇序文,文中說到周朴一生淡泊名利,放縱心靈於山林宇宙之中,視富貴如浮雲。與當時的建州刺史李頻、處士方干結為詩友,其間往來之詩作,都是「膾炙人口」,為人所稱美傳誦的好作品。文中「膾炙人口」原用於比喻美妙的詩文為人所讚賞、傳誦,後則亦用來比喻事物精妙而備受稱誦。
不避斧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1.1 釋義2 譯文3  相似相反詞3.1 相似詞3.2 相反詞4 例句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趙充國傳》「不敢避斧鉞之誅。」 釋義 斧、鉞,古代兵器名。比喻人英勇不屈的精神。 譯文 從不躲避斧鉞等利刃的砍殺。  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視死如歸、見危致命 相反詞 貪生怕死、抱頭鼠竄 例句 岳飛征戰砂場時不避斧鉞的精神,令金兵又敬又畏。
不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不絕。《文選.嵇康.琴賦》:「初若相乖,後卒同趣,或曲而不屈,直而不倨;或相凌而不亂;或相離而不殊。」
貞夫烈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堅守節操而寧死不屈的男子和婦女。《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六.秋胡變文》:「我聞貞夫烈婦,自古至今耳聞,今時目前交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