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17.5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強詞奪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佛教所宣揚的是什麼道理呢?」僧會回答:「是視眾生平等。君王能夠愛民,使人民安居樂業;人民能懂孝仁義,互相友愛。」孫皓聽了之後又說:「這不都是孔孟的道理嗎?」僧會回答:「佛法與孔孟之道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孔孟主要傳揚人倫,這點與佛法是一樣的,但是佛法更加廣泛,提及因緣生滅、諸行無常,這則是孔孟之道所沒有的。」孫皓雖然強自狡辯,但仍無法辯倒僧會,也就不敢隨便毀壞廟宇佛像了。後來「強詞奪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原文「強詞昧理」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沒有道理卻強行狡辯,硬說成有理。
西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鍵字中文關鍵字: 西夏英文關鍵字: the western Xia regime 參考資料張元、李孝/著。簡明中國歷史。頁158-160。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見異而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見異思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管子.小匡》篇中,記載了春秋時,齊桓公問丞相管仲說:「要怎樣才能讓人民生活安定,成就人民的事業?」管仲回答說:「士、農、工、商這四種身分的人不可以雜處而居,不然就會混亂,無法各司其職。所以聖王的時代,士都住在環境清淨的地方、農民一定住在田野鄉間、從事勞動的人一定住在官府附近、經商的人一定住靠近市場的地方。士如果能聚居在清幽的地方,那麼從早到晚、從小到大都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義、孝、敬、愛、等處世原則,他們的心就可以安定下來,不會受到別的事物干擾而改變他們的意志。後來「見異思遷」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見異物而遷焉」演變而出,比喻意志不堅定。
精明強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靈敏銳,做事能幹。《清史稿.卷四一八.毛昶熙傳》:「今日之封疆大吏,以地方多事,喜用精明強幹之員,而不求愷循良之吏。」《官場現形記》第四○回:「別的朋友都靠不住,只有夏口廳馬老爺精明強幹,會能隨機應變。」也作「精明能幹」。
宿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積欠未還的債務。《晉書.卷八.穆帝紀》:「八月丁未,立皇后何氏,大赦,賜孝鰥寡米,人五斛,逋租宿債皆勿收,大酺三日。」
奸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邪惡。《明史.卷二五八.姜埰傳》:「士子作文,高談孝仁義,及服官,恣行奸慝,此科目之病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奸慝懲戒,實良史之直筆,農夫見莠,其必鋤也。」也作「姦慝」。
厲色疾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災異或見,引躬克責。每行縣止息亭傳,輒引學官祭酒及處士諸生執經對講。見父老慰以農里之言,少年勉以孝之訓。人感德興行,日有所化。 〔注解〕 (1) 典:掌管、治理。 (2) 倉卒:指「急促匆忙」的情況。 (3) 遽色:神色張皇。〔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華嶠《後漢書.卷一.劉寬》(據《北堂書鈔.卷七四.設官部二六.太守》引)
百步五十步之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注解〕 (1) 填然:鼓音充實盛大的樣子。 (2) 棄甲曳兵:拋棄鎧甲,拖著兵器。形容戰敗落荒而逃。
姒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妯娌。《鏡花緣》第四○回:「苟能姒娣和睦,妯娌同心,互相敬愛,彼此箴規,即是克盡道。」
刻骨鏤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刻骨銘心」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據《全唐文.卷三四八.李白》引)白少頗周慎,忝聞義方,入暗室而無欺,屬昏行而不變。今小人履疑誤形似之跡,君侯流愷矜恤之恩。戢秋霜之威,布冬日之愛,睟容有穆,怒顏不彰。……白孤劍誰託,悲歌自憐。迫於悽惶,席不暇暖。寄絕國而何仰?若浮雲而無依。南徙莫從,北遊失路。遠客汝海,近還城。昨遇故人,飲以狂藥,一酌一笑,陶然樂酣。……昔徐邈緣醉而賞,魏王卻以為賢;無鹽因醜而獲,齊君待之逾厚。白妄人也,安能比之?上挂〈國風〉相鼠之譏,下懷《周易》履虎之懼。愍1>以固陋,禮而遣之,幸容甯越2>之辜3>,深荷三公4>之德。銘刻心骨,退思狂愆5...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