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感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所感觸而發出慨嘆。[例]看到友一個個飛黃騰達,他不由得感慨起自己的懷才不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布滿。如:「友遍天下」。
天涯若比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友情誼深厚,雖距離遙遠,也能心神相通,而不感到孤單。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也作「天涯比鄰」。
心曠神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後,就開始重修遊玩的地方。他改建岳陽樓,該樓高三層,向下可看到波光粼粼的洞庭湖。滕子京和范仲淹是好友,他倆是同榜進士,滕子京邀范仲淹寫篇文章記事,范仲淹於是寫了〈岳陽樓記〉這篇傳誦千古的文章。「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寫的就是在春風和暖,陽光明亮的時候登上岳陽樓所看到的景色。「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此時登上岳陽樓,覺得心胸開闊,豁然開朗,精神十分愉快,所有一切榮辱得失都會忘得一乾二淨。端起酒杯,在陽光的照耀與清風的吹拂下,舉杯暢...
殊途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同歸殊塗注音︰ㄊㄨㄥˊ ㄍㄨㄟ ㄕㄨ ㄊㄨˊ漢語拼音︰tóng guī shū tú釋義︰猶「殊途同歸」。見「殊途同歸」條。 01.《易經.繫辭下》:「《易》曰:『憧憧往來,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 02.《漢書.卷九九下.王莽傳》:「贊曰:『……昔秦燔《詩》《書》以立私議,莽誦《六藝》以文姦言,同歸殊塗,俱用滅亡。』」 參考詞語︰異趣同歸注音︰|ˋ ㄑㄩ ㄊㄨㄥˊ ㄍㄨㄟ漢語拼音︰yì qū tóng guī釋義︰「趣」同「趨」。「異趣同歸」猶「殊途同歸」。見「殊途同歸」條。 01.《管子.形勢》:「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
放蕩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動隨便,不受約束。《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平時與一班好友,只以詩酒娛心,或以山水縱目,放蕩不羈。」《官場現形記》第五八回:「紳筱庵既說明尸諫,他的為人,平時雖放蕩不羈,然而看他前天那副忠義樣子,決計不是說著玩玩的。」也作「放浪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你。《詩經.大雅.桑柔》:「嗟爾友,予豈不知而作!」《左傳.定公十四年》:「夫差!而忘越王之殺而父乎?」
南柯一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人李公佐曾經寫過一篇傳奇小說《南柯太守傳》,相傳在唐德宗貞元七年九月,東平郡人淳于棼(ㄈㄣˊ)與友人在自家門前的大槐樹下飲酒,他因為喝了太多而醉得不醒人事。被兩個友送回家後,恍惚中作了一個夢。在夢中他被大槐安國國王招為駙馬,當了南柯郡太守,廣受人民愛戴,不但享盡了榮華富貴,顯赫一時,子女也都有很好的發展和歸宿。後來公主因病過世,於是淳于棼罷去南柯郡太守的職位回到國都。過了一段時間,國王察覺他心中悶悶不樂,於是要他回家鄉探望親人。淳于棼回到家後,發現自己竟仍舊睡在東廂房。送他回來的兩個紫衣使者於是大聲呼喚他的名字,他才從夢中清醒過來。醒來後,看到家裡的僕人拿著掃帚在打掃庭院,之前送他回來的兩...
潛移默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潛移默化」原作「潛移暗化」。北齊時,顏之推寫了一本家訓,教導子孫做人處世的道理。其中有一部分寫到,人在年輕之時,性格未定,時常有樣學樣,如果多和賢德的人在一起,性格思想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他們的影響,可以養成良好的品德。就像在蘭室待久了,身上也會有蘭花的香氣;在魚市中待久了,身上則會有魚腥味一樣。所以自古以來,君子都很慎重地選擇友。孔子也曾說:「不要去結交道德修養不如自己的人。」和比自己更有品德的人交往,才能自然而然地受到他們的影響。後來「潛移默化」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潛移暗化」演變而出,形容人的思想、性格或習慣受到影響,不知不覺中起了變化。
本末倒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般人往往會有誤本為末、倒末為本的疏失,所以就有「本末倒置」的說法。較早的書證是宋代大儒朱熹寫給他的友呂伯恭的信,就提到:「昨所獻疑本末倒置之病,明者已先悟其失……」等語,信中談的就是先後次序顛倒的事情。另外一位宋代大儒陸九淵在〈與曾敬之〉信中也提到:「有其本,必有其末。未聞有本盛而末不茂者。若本末倒置,則所謂文亦可知矣。」大意是說事情都有本有末,沒聽過根本壯盛而枝節末端不茂盛的事。陸九淵的話更明白的表現出本末倒置的意思。清代王昶所寫的〈新修州學之記〉說到:「當奉教化,宣之於民,……然非知治之審,則亦未嘗不本末倒置。」意思是說為政者若不知宣揚教化於民,則常會本末倒置,失掉了應有的判斷。從這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