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126.15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天津大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津大學是一所以工科為主,兼有理、文、管理學科的多科性大學,一九五九年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大學。隸屬國家教育委員會。校址在天津市南開區衛津路九十二號,占地二十二百五十畝,校舍建築面積六十二萬平方公尺。
  天津大學的前身是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創辦的北洋大學,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所高等學府,初名天津北洋西學學堂,二十八年(1902)改名北洋大學堂,民國元年(1912)改為北洋大學校,三年(1914)三月改為國立北洋大學。十八年(1929)後曾改稱北洋工學院。二十六年(1937)抗日戰爭爆發,學校西遷,與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合組為國立西安臨時大學,二十七年(1938)改稱國立西北...
重點小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的重點小學係指政府集中一定人力、財力和物力,優惠辦學的小學。原意是更有效地積累經驗,產生示範的帶頭作用,以帶動一般學校的進步。重點小學一般受有優惠,而且分派較強的教師任教,也因而收到素質較好的學生,因此升上較強中學的機會也較大。辦好重點小學是在一定階段內為普遍提高小學教育品質所採取的措施。隨著小學教育品質的普遍提高,目前已不再主張辦重點小學,而是集中較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加強基礎設施和教師陣容,以改變生源較差基礎薄弱的學校面貌,主張小學生就近入學。
繼續教育學院(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繼續教育學院是大陸地區在高等院校內實施繼續教育的機構。如清華大學一九七八年即開始了大學後繼續教育的工作,並於一九八五年正式建立起繼續教育學院,使這方面的工作日益規範化、制度化。其後,又有西北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學院、華中理工大學等二十餘所高等院校,相繼設立了繼續教育學院。
  高等院校教師自身的繼續教育是繼續教育學院的首要任務,一般針對特定需要實施培訓;派教師到國內外學習進修與深造;開展科研工作和學術交流等多種途徑和方式。
  對外開展繼續教育是繼續教育學院的另一項重要任務,俾促進高等學校與工廠、科研院所的橫向聯合。例如,在北京由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召集,三十多所大學...
廣播操(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播操」是中國大陸通過廣播音樂和指揮進行的一種徒手操,亦稱廣播體操。一套廣播操一般由八至十節包括軀幹和四肢各部分運動的動作組成,用以加強肌肉關節活動,促進新陳代謝,從而提高各器官系統的活動能力;簡單易行,不受場地、年齡、性別和體力的限制。廣播操分成人廣播操、少年和兒童廣播操。中國大陸自一九五一年至今已公布十六套廣播操,其中成人六套,少年、兒童十套。廣播操通常在學習和工作前後的休息間隙進行,在學校則是早操和課間操的主要內容;學校一般根據場地條件採取全校學生合操和以班級為單位分操兩種方式進行。
普通教育(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普通教育與專業教育相對,在大陸地區係指對學生進行基礎文化知識的教育。其實施機構為中學、小學以及職工學校、農民學校等。學習對象大多數為青少年學生,同時也包括部分成年人。
江蘇省揚州中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江蘇省揚州中學位於揚州市城西。前身為儀董學堂,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創辦。三十二年改名兩淮中學。民國元年(1912)與揚州府中學堂合併為淮揚合一中學。二年改江蘇省立第八中學。十六年與江蘇省立第五師範學校合併為揚州中學,一直延續至今。
  揚州中學早期辦學,以培養專門人才服務社會為宗旨。除開設普通科外,尚試辦實科,如師範、土木、機電等科。學校建立科學館,從國外購進教學儀器設備,重金聘請名師,建立學養有素、教導有方、安於久任之教師隊伍。同時,鼓勵學生多實踐、多觀察、多研討,培養學生剛健質實之品性。學校逐漸形成「重品格、喜研究、尚服務」之校風。到一九五○年代,各職業科劃出,成為普...
教育方針(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方針在大陸地區是指引教育工作前進的方向和指針,是大陸當局對教育工作和教育事業的發展提出帶有全局性的根本指導思想和行動綱領,是在一定歷史時期提出的教育工作發展的總方向和總目標,是制定政策的總依據。中國大陸在一九九五年三月十八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把教育方針概括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中國大陸的教育方針,最早是在一九五七年二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講話中正式明確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
東南大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南大學是一所以工科為主體,兼設理、文、管理學科的多科性大學,一九六○年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大學。隸屬國家教育委員會。校址在南京市四牌樓二號,校舍建築面積三十五萬平方公尺。
  東南大學的前身是三江師範學堂,創辦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三十一年(1905)改兩江師範學堂,民國四年(1915)改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十年(1921)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為基礎建立國立東南大學,遂成為當時國內僅有的二所綜合大學之一(另一所為北京大學)。十六年(1927)國民政府推行大學區制時,與其他八所學校聯合組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十七年改稱國立中央大學,三十八年(1949)又改稱南京大學)。抗日戰爭期間...
教育法規(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大陸地區,教育法規泛指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所制定發布有關教育的法律、法令、條例、規程等規範性文件的總稱;它是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國家教育管理的基礎和根本依據。其內容包括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制定頒布的憲法中的有關教育的條款和有關教育的法律、國家地方權力機關制定頒布的地方性教育法規,以及國家行政機關制定頒布的教育命令、章程、條例、決議等規範性文件。教育法規可分為教育基本法和教育單項法兩大類。教育基本法是根據國家憲法對教育工作的要求,對教育工作作出全面的原則性的規定,由國家立法機關頒布實施,包括教育方針、受教育者的權利和義務、學校制度、培養目標、教育管理體制、教學計畫、教育經費、教育人員、教...
民族語言文字(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除漢族外,有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使用一百種以上的語言,分屬漢藏、阿爾泰、南亞、南島、印歐五大語系;其中屬於漢藏語系的最多。漢藏語系中,又分藏緬、苗瑤、侗台三個語族。藏緬語族中屬藏語支的有藏語、(錯那)門巴語、食洛(門巴語)、白馬語;屬羌語支的有羌語、嘉戎語、普米語、木雅語、道孚語、史興語、爾蘇語、貴瓊語、扎巴語、卻域語、納木義語;屬彝語支的有彝語、哈尼語、納西語、拉祐語、基諾語、傈僳語、怒蘇語;屬緬語支的有載瓦語、阿昌語、波拉話、浪速話;屬景頗語支的有景頗語、獨龍語、崩尼一慱嘎爾語、達識語、格曼語、蘇龍語、阿龍語;語支未定的有白語、土家語、柔若語、義都語。苗瑤語族中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