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2.85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電子顯微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電子透鏡聚焦的電子束取代光束,將物體影像放大的裝置。電子束的波長遠小於普遍光,波長越短,分辨能力越大,故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及放大倍率皆高於光學顯微鏡。廣用於研究病毒、蛋白分子和各種材料表面等極細微的結構形態。
無菌性腦膜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即病毒性腦膜炎,由濾過性病毒引起,如感冒病毒及腸病毒等都會引發,有頭痛、高燒、嘔吐、頸部僵直等症狀,多數患者可經休息及服用止痛藥後便可痊癒。
流行性感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濾過性病毒引起的急性流行傳染病。病人口水、鼻涕中的病毒藉咳嗽、噴嚏、說話時散播在空氣中,造成感染。患者出現發燒、上呼吸道發炎、肌肉及神經痛等症狀。
敗血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各種病原體(包括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菌等)進入血液或淋巴組織,發育繁殖,進而破壞血球及身體組織細胞的病症。主要症狀為發熱、惡寒、皮下出血、心臟擴張等。
德國麻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與一般麻疹不同,係由濾過性病毒感染。潛伏期通常十二到二十一天,發病時輕微發燒,全身呈扁平粉紅色的斑點,且上後頸部、耳後、頸側的淋巴腺會腫脹、疼痛。得病後經過十四至廿天發病症狀後,由病人身體自生抗體而痊癒。婦女在懷孕三個月內得病,可能造成先天性畸形兒。
非洲綠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原產於非洲的猴子。共分二十多種。體型優美,四肢及尾巴都很長,毛色大多鮮豔濃密。為愛滋病毒的最早帶原者。
噬菌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對細菌能產生溶解的病毒。狀似蝌蚪,尾部能侵入細菌體,並在其中大量繁殖使細菌溶解。可用來診斷和治療某些細菌性傳染病。
肝硬化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營養不良、病毒感染或慢性中毒等原因,導致肝組織被破壞,發生纖維化,血管床變形的慢性肝病,症狀有食慾不振、消瘦、肝臟變硬、腹部積水等。也稱為「肝硬變症」。
日本腦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一種由濾過性病毒所引起的腦發炎,此病由蚊子作媒介,常發生於夏季。首先發生於日本,並由日人分離證實其為濾過性病毒所引起的疾病,故命名為「日本腦炎」。
沙克疫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用來預防小兒麻痺症的注射疫苗。由死的小兒麻痺病毒製成,分數次注射入人體,藉以產生抗體,使中樞神經系統得到保護,不致受到活病毒的感染。因細菌學家沙克(Jonas E. Salk)研製成功而命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