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加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纖維撚成紗,再將紗、絲撚成線或繩索,為紡織生產的主要過程之一。在紗線和繩索生產中,將纖維或紗線並合成連續紗縷的過程稱為「加撚」。
繃爬吊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剝掉衣服,以繩索捆綁,吊起來拷打的刑罰。《警世通言.卷三七.萬秀娘仇報山亭兒》:「押下司理院,繃爬吊拷,一一勘正。」也作「繃扒吊拷」。
旄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形狀如牛,毛多黑褐色或黑白花斑,尾毛蓬生似帚。耐寒,腿短,善馱運。毛可製披衣、帳蓬、繩索。是大陸地區青藏高原地區主要的力畜。《山海經.北山經》:「潘侯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節生毛,名曰旄牛。」晉.郭璞.注:「今旄牛背膝及胡尾皆有長毛。」
縛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綑緊、綁緊。[例]他用力猛拉繩索縛緊紙箱,紙箱的稜邊被摧得都凹陷了。
繩紋時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且至少持續公元前300年。在日本早期歷史中,這是第一個,也是為時最長的文化。所謂「繩紋」的意思是指「繩索般的花紋」。約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日本人首先在製作的陶器上繪製繩紋式圖案。在這段漫長的時期裡,日本人居住在建於海岸、河流入海口或是山腳下的小屋。這種小屋一半在地下,屋頂是由樹枝和樹葉搭蓋而成。沿海一代村民的主要食物為貽貝、牡蠣和其他介殼類;山里村民到了末期則靠獵捕動物及採集漿果和堅果維生。雖然那時已經有種植蔬菜和小米,但是一職到繩紋時期的末期都還沒開始種植稻米。繩紋時期之後是彌生時期。 日本第一位皇帝《古書記》是用...
絞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繩索勒斃。《三國演義》第四回:「儒大怒,雙手扯住太后,直攛下樓,叱武士絞死唐妃。」
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元時代對村人、鄉巴佬的謔稱。元.秦𥳑夫《趙禮讓肥》第三折:「今日拿住一頭牛子,欲待殺壞他,他哀告某,告一個時辰假限,下山辭別他那老母兄長去了。」《水滸傳》第三二回:「原來這個牛子獨自個背些包裹,撞了繩索,一跤絆翻。」
高空彈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驚險刺激的活動。將身體綁上繩索,從橋上往地面跳下,藉由繩索拉住下墜的身體,再往上大幅的彈升,在來回幾次的高低起伏後,身體才穩定的停留在半空中,最後由工作人員拉動繩索,將人拉回橋上,即完成一次彈跳。
抓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手緊緊握住。如:「他抓牢繩索,順著岩壁慢慢而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串錢的繩索,泛指錢幣。《玉篇.系部》:「繈,錢貫也。」《管子.國蓄》:「歲適凶,則市糴釜十繈。」《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千室之邑必有千鐘之臧,臧繈百萬。」
2.繩索。《漢書.卷五八.兒寬傳》:「大家牛車,小車擔負,輸租繈屬不絕。」唐.顏師古.注:「繈,索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