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4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在阿根廷是一種快速3/4拍子的雙人舞,同時在智利(Chile)、祕魯(Peru)及巴拉圭(Paraguay)也有這樣的舞蹈。這種打情罵俏的調情舞蹈,是由兩對男女舞者演出,音樂使用枯魯魯式(kururu style)平緩節奏的歌曲,或較為生動的西里里式(siriri style),伴有西班牙的察帕泰阿多舞〔見zapateado〕。在舞蹈演出暫停時,舞伴們彼此吟誦詩詞。內容可以是訴說故事的,描述愛情、政治、或日常生活。就節奏及編舞術而言,躲藏舞〔見El Escondido〕與此種舞蹈相似,但是節奏是用6/8拍子。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躍〈saut de chat〉。是法國學校(French School)所使用的術語,和卻革堤學派(Cecchetti Method)的步〈pas de chat〉類似;不同的地方在於先上升的足至後上抽位〈raccourci derrière〉,來取代卻革堤學派(Cecchetti Method)步〈pas de chat〉的足尖到膝蓋旁。跳至空中,當兩膝都往上升之後,先上升的足先著地柔和下沈〈fondu〉;另一足則經前上抽位〈retiré devant〉,再回到前第五位置半蹲〈demi-plié〉。如果是一個小的躍〈petit saut de chat〉,則動作類似,但自由的足...
Gail Grant《Technical Manual an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Ballet》1982、Gretchen Ward Warren《Classical Ballet Technique》1989、Agrippina Vaganova《Basic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Ballet》1969
眼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寶石。含纖維狀結構的金綠寶石,琢磨成圓球形,可反射出類似蛋白光的游彩,如同眼一樣。也稱為「睛石」、「兒眼」。
黑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色的,卻有黑色的尾巴。比喻人表裡不一,別有心機。《金瓶梅》第二八回:「你看他還打張雞兒,瞞著我,黃黑尾,你幹的好萌兒!」
白斑斑鯊或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telomycterus marmoratus (Bennett, 1830)
體形修長,圓柱形,由頭向尾端逐漸尖細,不似蝌蚪狀;身體結實堅硬,皮厚,皮齒鈣化相當完全,尾部頗長。雄性成魚交接器向末端逐漸尖細,長度至少為腹鰭基底末端與臀鰭起點距離之2/3。體色變化極大,體背不具鞍狀斑紋。大型之黑點通常連接在一起而呈塊狀或潑墨狀,底淡色,有大型白色班點分布於體側及背部。
本種出現於北緯25度至南緯10度間之西太平洋沿岸,及北印度洋沿岸海域。臺灣東北方彭佳嶼海域有漁獲記錄。
經常出現於珊瑚礁水域,喜歡棲息於洞穴中。卵生,每次產卵至多2枚,最大可成長至70公分,雄魚成熟體長47公分以上,雌魚成熟體長49公分以上。
通常由底拖網所漁獲,雖可供食用但因體型較小因此經濟價值不高。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鯊科或鮫科(Family Scyliorhinidae),Cat Shark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麻臉。因天花病的症狀而導致臉上留下凹凸不平的疤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救火用的鐵鉤。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三.防火》:「及有救火家事,謂如大小桶、灑子、麻搭、斧鋸、梯子、火杈、大索、鐵兒之類。」也稱為「鐵茅」。
鼻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在恆春半島西南端,形似鼻,和鵝鑾鼻東西相對。均為珊瑚礁石灰岩構成,長約五公里,寬約三點五公里。西面高而陡,東面低,東南角全為懸崖,景色宜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iluroedus melanotis
體長約29公分。喙粗厚,淡皮黃白色,虹膜紅色。頭部、頸部和胸部深褐色有白色斑紋,背部、翼羽和尾羽綠色,部分飛羽黑色,部分覆羽的羽緣白色,形成不明顯的2條翼帶,腹部為較淺的褐色有淡色縱斑。雌雄羽色相似。
共9亞種,分布於新幾內亞、澳洲東北部和附近的島嶼。
棲地為雨林,大多於樹林中層活動,偶爾會降至地面,用邊跳邊飛的方式移動。食物為植物的果實和新嫩的葉子、昆蟲、小型爬蟲類以及巢中的雛鳥。平時生性安靜,但是在繁殖期的時候,雄鳥會發出像叫一樣鳴聲,並且低下頭和身體對雌鳥求偶,並追逐雌鳥。與其他園丁鳥科的成員不同,鳥是一夫一妻制,雄鳥與雌鳥的羽色相似,在樹林中保護色效果良好,共同防衛領域,不會築展示用的亭子,鳥巢由雌鳥建築,雄鳥會協助養育雛鳥。鳥巢位於樹枝的分叉、樹蕨類的頂端或是蔓藤中。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園丁鳥科(Family Ptilonorhynchidae)
斑鰭光唇鯊或花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ridacnis radcliffei (Smith, 1913)
口前吻長不及口裂長度之1.5倍;唇溝不發達或缺如。背鰭頗大且高;第一背鰭前緣與軀幹所成角度不大;臀鰭高度不及第一背鰭高度之半。體色棕,尾鰭具明顯暗帶,背鰭亦具暗色記號。
廣泛出現於印度洋及西太平洋之坦尚尼亞、亞丁灣、印度、安達曼群島、越南、菲律賓沿近海域。臺灣雖於西南海域有漁獲記錄,唯數量十分有限,是頗為罕見的種類。
底棲性的種類,棲息水深由數十公尺至數百公尺。卵胎生,每胎產仔1~2尾。胎仔產出體長10.1~10.7公分。以底棲性小型魚類及甲殼類為食,有時可於胃內發現頭足類的鎖管。本種最大可成長至24公分,性成熟體長雌、雄分別為15~16公分及18~19公分。本種是已發現鯊魚種類中體型最小的種類之一,僅稍大於小抹香鮫(Squaliolus laticaudus)。
由於體形過小因此不具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原鯊科(Family Proscylliidae),Finback Cat Sha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