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37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勿、不要、不必。《文選.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無為守窮賤,轗長苦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丞相主簿欲檢校帳下。公語主簿:『欲與主簿周旋,無為知人几案閒事。』」
怒髮沖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到盜跖一聽孔子來訪,氣得「髮上指冠」,這和「怒髮衝冠」的意思是一樣的。《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荊》中講到燕太子丹在易水之邊為荊送行,壯烈的場面讓在場的人「髮盡上指冠」,內心慷慨激昂到髮盡直豎,意思也是相近的。《莊子》的典故雖較早,但是推究後來所用的「怒髮衝冠」,當以藺相如故事較為貼近。
酒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飲酒盡興而呈半醉狀態。《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酒酣,高祖擊筑,自為歌詩。」《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六》:「荊飲燕市,酒酣氣益振。」
自取滅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的作法不當而導致滅亡。唐.劉蕢〈對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策〉:「以其思慮昏而耳目塞,上出惡政,人為寇盜,皆不知其所以然,以其自取滅亡也。」《聊齋志異.卷六.聶政》:「至於荊,力不足以謀無道秦,遂使絕裾而去,自取滅亡。」
入室弟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式磕頭拜師、得師傅真傳的徒弟。《晉書.卷九四.隱逸傳.楊傳》:「雖受業門徒,非入室弟子,莫得親言。」
吳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返,社寮俎豆自千秋。 《臺灣通史‧吳鳳列傳》士有殺身成仁,大則為一國,次為一鄉,又次則為友而死。若荊、聶政之徒,感恩知己,激憤舍生,亦足以振懦夫之氣,成俠客之名,歷百世而不泯也。嗚呼!如吳鳳者,則為漢族而死爾。迄今過阿里山者,莫不談之嘖嘖。然則如鳳者,漢族豈可少哉?頂禮而祝之,范金而祀之,而後可以報我先民之德也。吳鳳, 諸羅打貓東堡番仔潭莊人,今隸雲林,字元輝。少讀書,知大義,以任俠聞里中。康熙中,諸番內附,守土官募識番語者為通事。鳳素知番情,又勇敢,諸番畏之。 五十一年,為阿里山通事。阿里山者,諸羅之大山也;大小四十...
筆誅口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拗筆,仍欲擁戴東林,此某所痛哭流涕長太息者也。兄臺胸無成見,不落方隅,故可痛快言之,若語他人,則似荊與蓋聶論劍,怒目視之,所不免矣。 〔注解〕 (1) 呂東萊:呂祖謙(西元1137∼1187),字伯恭,宋金華人。官至直祕閣著作郎、國史院編修,與朱熹、張栻齊名,稱為「東南三賢」。其文詞閎肆辨博,於《詩》、《書》、《春秋》,多究古義,學者稱「東萊先生」。著有《東萊集》、《東萊左氏博議》等。 (2) 宿:音ㄒ|ㄡˇ,夜晚。 (3) 蓽門圭竇:比喻貧苦人家或貧苦人家居住的簡陋環境。見「篳門圭竇」。 (4) 老奸巨滑:深歷世情而極奸詐狡猾的人。見「老奸巨滑」。
自棄自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自暴自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孟子,名,字子輿,戰國時鄒人,受學於子思弟子。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 著有《孟子》七篇,由弟子輯錄而成,共十四卷,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在〈離婁〉章中,孟子提到言行背棄仁義的人,就是自己害自己。孟子說:「不值得和自我蹧蹋的人談論仁義道理,不值得和自我放棄的人一起共事。說話違背禮義的人,是在蹧蹋自己。如果人自身不能心存仁愛,行事以義為準則,那就是自己放棄自己。仁,就像是一間很安全的房子;義,好比是正大的道路。拋棄安全的房子不住,捨棄正大的道路不走的人,真是可悲啊!」後來「自暴自棄」這句成語就從...
夢熟黃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黃粱一夢」。見「黃粱一夢」條。01.明.無名氏《鳴鳳記》第一八齣:「一似宰予晝寢,孟隱几。夢熟黃粱,莊周蝴蝶正顛狂,周公事業成何望。」 
髮上衝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到盜跖一聽孔子來訪,氣得「髮上指冠」,這和「怒髮衝冠」的意思是一樣的。《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荊》中講到燕太子丹在易水之邊為荊送行,壯烈的場面讓在場的人「髮盡上指冠」,內心慷慨激昂到髮盡直豎,意思也是相近的。《莊子》的典故雖較早,但是推究後來所用的「怒髮衝冠」,當以藺相如故事較為貼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